1. 第 1 章

    秋风凄凄,一艘大船划缓缓划破雾气驶来。
 




    甲板上一婆子招手唤小厮上前,“一会儿瞧见鸡鸭鹅羊都来些,只吃鱼这几日嘴里都淡出鸟了。”
 




    “可是,”小厮犹犹豫豫觑一眼甲板尽头的舷窗。
 




    那里住着丧母投奔外祖荣国府的表小姐,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女林黛玉。
 




    婆子哼一声,“不过个入府打秋风的穷亲戚,咱们府上主子都没守,这里有你充主子的份?”
 




    何止守孝,府上姑奶奶没了,子侄后辈无一登门祭拜。
 




    若真重视,如何只派了她们几个三等婆子来接人。
 




    “还不快去,有事自有我担着!”
 




    小厮要的就是这一句,即便将来老太君知晓,要责罚也轮不到他背锅。
 




    不多时,厨下阵阵肉香传出。
 




    二楼小舱厨中正想方设法给自家姑娘做些吃食的张嬷嬷闻到味儿,想要骂两句又怕惊扰自家姑娘。
 




    张嬷嬷调好小泥炉中火候,叮嘱厨娘照看好便走到自家姑娘所住的舱房,轻扣门扉。
 




    “咚咚~”
 




    敲门声惊醒倚在门内榻边打瞌睡的小丫鬟。
 




    见榻上自家姑娘睡得安稳,小丫鬟这才蹑手蹑脚走到门边。
 




    打开一条缝,小丫鬟警惕的探出半张脸。
 




    见是张嬷嬷来,小丫鬟笑道:“嬷嬷,您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
 




    张嬷嬷往里觑一眼,“雪雁,姑娘可醒了?”
 




    “姑娘还没醒呢。”说着,雪雁轻轻打了个呵欠。
 




    见雪雁这幅模样,张嬷嬷伸手拉出人,又将门关好,走出几步才低声质问:“可是你又纵着姑娘看书了?”
 




    雪雁低低回应,“只看了一会儿。”
 




    “如今夫人才去,姑娘年岁又小且食不得荤腥,说了多少回要精心照料,你怎还一味儿纵着姑娘熬夜伤身。”
 




    雪雁弱弱反驳,“可是也不能看着姑娘日日垂泪啊。”
 




    “那你不能引着姑娘做些旁的。”
 




    她并非不想,只是贾府那些婆子的做派愈发大胆,有些话她听着都气闷,哪里敢引姑娘出来平白生气。
 




    阵阵肉香伴着酒气随着江风飘来,雪雁鼻头耸动气红了眼,“她们怎么敢!”
 




    雪雁抬脚就要去找人算账。
 




    张嬷嬷一把拦住雪雁。
 




    “嬷嬷拦我作甚,这才行船几日她们竟张狂至此。”
 




    “你还想吵嚷起来惊醒姑娘不成,再说他们都是贾府的,本也不必跟着不实荤腥。”
 




    雪雁支吾着还想再辩,被张嬷嬷一句你还当是在府上熄了所有火气。
 




    夫人丧事未了,姑娘外祖家荣国府便遣了几个男女婆子并一封书信到府中。
 




    因信中恳切,又再三保证定会还林家一个如敏儿(夫人)般的女儿。
 




    老爷再三思虑只留了她一个自小陪在姑娘身侧的丫鬟,厨娘并嬷嬷以及吃穿、土仪等物装了满满一艘大船。
 




    临行前,老爷、管家、爹妈的叮嘱言犹在耳。
 




    她要好好守着、护着姑娘,过几年便能陪着姑娘回家。
 




    睡梦中的黛玉对此全然不知,此刻她正‘跟’在少年身畔听番邦俚语趣事。
 




    讲到精彩处,黛玉忍不住跟着屏息,全然忘了自己在梦中不过一株小草。
 




    此事说来也颇有些志怪色彩。
 




    黛玉三岁生辰那日,自午夜便高烧昏迷不醒,林府众人求医无治,焦急间忽有一癞头和尚不请自来。
 




    言要化林府这独苗苗出家方能好医好此病此劫。
 




    林家虽是四代列侯的钟鸣鼎食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奈何几代皆支庶不盛,传至林如海膝下唯有林黛玉一个独苗,哪里肯舍得。
 




    和尚道:“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
 




    恰有一游方道士路过,见林府中有清浊二气,不请自来呵断癞头和尚未说完的话。
 




    癞头和尚发现再不能言,大惊过后与之斗法,癞头和尚不敌败走。
 




    道士并不追,取出一物让黛玉随身佩戴,吟诗一首。
 




    蒙蔽天机造劫难,痴儿背下滔天祸。
 




    度化不过夺机缘,谶语尽是早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