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 60 章
王夫人入刑部大牢,核查无误秋后问斩。
贾政教妻无方,念其祖上功绩,贬为太常寺秉笔帖式。
贾赦虽管家不严,然为国分忧,特恩准再袭一代国公,子贾琏封户部郎中,即日任职。
又发卖了一批眼高手低签了卖身契奴仆的贾赦接过圣旨谢恩后痛哭一场,直接红光满面去挂敕造荣国府牌匾。
不过还了一百多万的欠款,竟恢复了祖宗荣耀,就是琏儿都得了实职。
早知能得如此厚赏,他就该抄了这些奴仆还债,何至于整日瞧贾老二那个不正经的住荣禧堂。
待冷静下来,贾赦也知这是天缘凑巧,时机合宜。
且不说他家欠了百万之巨,京中、朝中哪家没欠国库的银子。
远了不说,姻亲中王家也欠了八十万两,其余六公亦没少欠,便是这些都有几百万两银子。
更遑论满朝文武官员乃至王公贵族加起来,足以抵全国数年税收。
放在开疆拓土的帝王身上,国土都得再添几成;放在励精图治的帝王身上,百姓便能少些赋税;便是放在享乐的帝王身上都能多盖好几个美轮美奂的园子。
这些,用不着贾赦操心。
他现在只想着还有没有胆大包天的奴仆能让他抄一抄,有什么古籍字画是妹夫与外甥女喜欢的。
因手头阔绰,贾赦不止将崔氏的嫁妆全交给贾琏,自己还贴补了不少好东西,好入职后打点送礼。
便是邢夫人与迎春同大姐儿都得了不少物件。
一时搬进荣禧堂东院的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
不同于贾赦想的明白,眼下不喜大儿子裁撤丫鬟、抄奴仆家的贾母听闻旨意,一时呆住。
能恢复祖上荣光,贾母是乐见其成的,只是这人怎不是自己最疼爱的政儿。
若早些年她不怕得罪四王八公,不怕得罪百朝文武,直接让贾政还了欠银是不是也能得此殊荣?
可万事没有如果。
甚至于听着休沐归家的宝玉哭泣,贾母恍恍惚惚生出一个念头。
她的坚持是否从一开始就是错?
不,都怪王氏那个蠢货!
若非她犯了这样多的错事,她的政儿又怎会被牵连到成了八品官。
从自我怀疑到找到人发泄恨意的不止贾母一个。
贾政听闻大哥父子一个又成了荣国公,一个做了五品户部郎中,恨不能当即追去大牢勒死王氏。
若非王氏作妖,哪怕比不了大哥,他的官位怎也要比侄儿高。
贾琏都成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若无王氏,他定能升为工部侍郎。
且不说他兢兢业业为官多年,便是封一甲的授官都在七品。
太常寺秉笔帖式!
李纨再度重燃希望,吩咐心腹几句,径直寻上贾政,“求老爷为儿孙计,休妻吧。”
只要休了王氏,她的最便落不到贾府,她的兰儿还能考科举。
贾政心中意动,自诩正人君子,学圣人言的他怎好应和守寡的儿媳说辞,只能冠冕堂皇两句,撵人回去照看兰儿。
李纨心中惴惴,老爷究竟是什么章程?
且不说荣国府内部心思各异,这封旨意让不少老臣觉得元庆帝也并未半点不顾及老臣。
瞧瞧,贾赦那马棚将军,哦,如今要喊荣国公了,不过是大义灭亲,检举自家,又还个欠银,竟恢复了祖上荣耀。
自当年开国帝王封了四王八公后,除了横空出世的代国公府,谁有此殊荣。
无需上阵杀敌,无需抛头颅洒热血,只不过大义灭亲,还了欠银,就得了国公。
有觉得元庆帝此举乃是看重、安抚老臣,便有觉得封赏太过,虽说还欠银有功,可怎能大到进封国公。
更多的则是开始揣测帝王深意。
当初听闻元庆帝直接抄了甄家,不少老臣上奏或跪大明宫哭求。
一来,甄家干的那些事中不严重的,谁家没干过几件。
二来,甄家不止出了甄贵太妃,更有四皇子生母甄贵妃,有两位帝王宠妃乃至一位皇子外甥的大族说抄就抄,那他们岂不是都得洗干净脖子等着。
贾政教妻无方,念其祖上功绩,贬为太常寺秉笔帖式。
贾赦虽管家不严,然为国分忧,特恩准再袭一代国公,子贾琏封户部郎中,即日任职。
又发卖了一批眼高手低签了卖身契奴仆的贾赦接过圣旨谢恩后痛哭一场,直接红光满面去挂敕造荣国府牌匾。
不过还了一百多万的欠款,竟恢复了祖宗荣耀,就是琏儿都得了实职。
早知能得如此厚赏,他就该抄了这些奴仆还债,何至于整日瞧贾老二那个不正经的住荣禧堂。
待冷静下来,贾赦也知这是天缘凑巧,时机合宜。
且不说他家欠了百万之巨,京中、朝中哪家没欠国库的银子。
远了不说,姻亲中王家也欠了八十万两,其余六公亦没少欠,便是这些都有几百万两银子。
更遑论满朝文武官员乃至王公贵族加起来,足以抵全国数年税收。
放在开疆拓土的帝王身上,国土都得再添几成;放在励精图治的帝王身上,百姓便能少些赋税;便是放在享乐的帝王身上都能多盖好几个美轮美奂的园子。
这些,用不着贾赦操心。
他现在只想着还有没有胆大包天的奴仆能让他抄一抄,有什么古籍字画是妹夫与外甥女喜欢的。
因手头阔绰,贾赦不止将崔氏的嫁妆全交给贾琏,自己还贴补了不少好东西,好入职后打点送礼。
便是邢夫人与迎春同大姐儿都得了不少物件。
一时搬进荣禧堂东院的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
不同于贾赦想的明白,眼下不喜大儿子裁撤丫鬟、抄奴仆家的贾母听闻旨意,一时呆住。
能恢复祖上荣光,贾母是乐见其成的,只是这人怎不是自己最疼爱的政儿。
若早些年她不怕得罪四王八公,不怕得罪百朝文武,直接让贾政还了欠银是不是也能得此殊荣?
可万事没有如果。
甚至于听着休沐归家的宝玉哭泣,贾母恍恍惚惚生出一个念头。
她的坚持是否从一开始就是错?
不,都怪王氏那个蠢货!
若非她犯了这样多的错事,她的政儿又怎会被牵连到成了八品官。
从自我怀疑到找到人发泄恨意的不止贾母一个。
贾政听闻大哥父子一个又成了荣国公,一个做了五品户部郎中,恨不能当即追去大牢勒死王氏。
若非王氏作妖,哪怕比不了大哥,他的官位怎也要比侄儿高。
贾琏都成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若无王氏,他定能升为工部侍郎。
且不说他兢兢业业为官多年,便是封一甲的授官都在七品。
太常寺秉笔帖式!
李纨再度重燃希望,吩咐心腹几句,径直寻上贾政,“求老爷为儿孙计,休妻吧。”
只要休了王氏,她的最便落不到贾府,她的兰儿还能考科举。
贾政心中意动,自诩正人君子,学圣人言的他怎好应和守寡的儿媳说辞,只能冠冕堂皇两句,撵人回去照看兰儿。
李纨心中惴惴,老爷究竟是什么章程?
且不说荣国府内部心思各异,这封旨意让不少老臣觉得元庆帝也并未半点不顾及老臣。
瞧瞧,贾赦那马棚将军,哦,如今要喊荣国公了,不过是大义灭亲,检举自家,又还个欠银,竟恢复了祖上荣耀。
自当年开国帝王封了四王八公后,除了横空出世的代国公府,谁有此殊荣。
无需上阵杀敌,无需抛头颅洒热血,只不过大义灭亲,还了欠银,就得了国公。
有觉得元庆帝此举乃是看重、安抚老臣,便有觉得封赏太过,虽说还欠银有功,可怎能大到进封国公。
更多的则是开始揣测帝王深意。
当初听闻元庆帝直接抄了甄家,不少老臣上奏或跪大明宫哭求。
一来,甄家干的那些事中不严重的,谁家没干过几件。
二来,甄家不止出了甄贵太妃,更有四皇子生母甄贵妃,有两位帝王宠妃乃至一位皇子外甥的大族说抄就抄,那他们岂不是都得洗干净脖子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