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锄奸与育才(第3页)

 “大帅,我们的教材和设备还是太欠缺了。” 

 校长感叹着继续说道:“尤其是高级教授,太难聘请了。国内有真才实学的,大多…” 

 “我知道。”邓贤打断了他的话。 

 “我己经让海外人才延揽办公室加紧行动。另外,这些学生里,最顶尖的那一批,毕业后,立刻选派去德意志国、美丽国公费留学!学最前沿的技术!告诉他们,学成必须回来,这里需要他们!谁敢逾期不归,家人连带受责,其本人也将被列入永不录用名单!”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人才培养,在他眼中是与工业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投资,甚至更为长远。 

 除了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也在三省铺开。各县纷纷建立简易的民众教育馆和职业传习所,白天教工人、农民识字、算数和基础技能,晚上则成为推广农业技术、卫生知识的场所。 

 邓贤要求,所有工厂、矿山,必须开办夜校,对工人进行强制性的文化和技术培训。 

 一场席卷整个三省的扫盲和技能提升运动悄然展开。虽然阻力重重——许多工人劳累一天后不愿上课,农民觉得识字无用——但在行政命令和实际利益,如技术等级与工资挂钩的驱动下,依旧艰难地推行着。 

 夜幕下的羊州城,一边是情报机构在地下室进行着无声的残酷斗争,另一边是无数教室和夜校亮起的灯火,传来琅琅读书声。 

 肃杀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奇异交织。邓贤用铁腕清除着内部的蛀虫和威胁,同时又不惜代价地播种着未来的种子。 

 他知道,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钢铁产量和军队数量,更在于人的知识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