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工业布局与五年计划的雏形(第3页)
他每说一项,就在黑板上写下,并标注出大致的目标产量和投资估算,数据之具体,让马寅初都暗暗吃惊。
“资金从哪里来?”
邓贤自问自答,“一、内部积累:严格税收,国营企业利润,发行建设公债。二、外部输入:有计划地出口钨、锑、锡、桐油、茶叶等战略物资和特产,换取外汇和急需设备。但必须注意!出口总量要控制,避免被掐脖子;价格要争取话语权,不能任由国际资本操纵!三、吸引侨资,但限定于轻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人力资源如何解决?”
他继续道,“一、内部培养:扩大龙渊大学、各级技校、职业培训规模。二、外部引进:不惜重金,全球挖人。三、…适度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鼓励女性进入工厂和学校,释放劳动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在邓贤平静的目光下,无人敢首接反驳。
“如何保证计划执行?”
邓贤语气转厉:“必须建立严格的统计、监督和考核制度!计划委员会要拥有最高权威,各部门、各地方必须无条件配合!完成好的,重奖!完不成的,尤其是因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导致的,严惩不贷!我要看到每一块钢、每一度电、每一公里铁路的落实情况!”
他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勾勒出一个庞大、细致且极具可操作性的工业化路线图。其中体现出的对全球工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对资源战略的重视,以及对战时经济的未雨绸缪,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认知。
马寅初深吸一口气,感慨道:“大帅…您这番规划,深谋远虑,体系严密,寅初佩服。只是…如此庞大的计划,所需资金、人才、物资堪称海量,执行过程中阻力必然巨大,是否…步子迈得太大了一些?”
邓贤看着他,目光坚定:“马先生,我们没有慢走的资格。西方列强不会等我们,扶桑更不会。我们必须以奔跑的速度,完成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完的路。这注定艰难,甚至会跌倒,但方向绝不能错!这个五年计划,就是我们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请各位以此为基础,尽快细化成可执行的方案,我要在两个月后看到初稿。”
会议结束后,邓贤独自站在地图前。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先见之明背后,是另一个时空的血泪教训和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