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基层力量的把控重要性(第2页)
第二日,地面仍有些泥泞,但雨已停了。
李书桁依旧穿着寒酸的衣衫,出现在县衙。
和他一样的学子,还有十四人,都是阎赴亲自在各个村镇的村塾中找到的。
阎赴看着眼前这批学子,这些书生之前都没有尊严,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但他挑选出来的都是没有自暴自弃的。
“接下来,你们十五人,便是县衙首批底层村镇班底。”
阎赴身后挂着从县舆图。
“李书桁,你带三人负责小庄镇,赵村两地。”
“章伯彦,你带三人负责河西村,白马村两地......”
从县不大,共下辖六镇十六村,给每个人都划定了管辖区域后,阎赴才正式开始培训。
“你们的责任,便是带领村镇发展,用你们自己的手段和思路,打开从县下辖村镇百姓贫困的局面。”
“缺少资源,告诉县衙,同时把发展规划交上来,本县要看到成绩。”
“现在李书桁,你来告诉本县,你打算如何发展小庄镇,白马村?”
被点名的李书桁如今气息和昨日截然不同,没了狼狈,显得自信沉稳。
他们本就是从县百姓,自然更清楚各地情况,闻言盯着舆图,伸手。
“回禀大人,学生曾经观察过,无论是小庄镇还是河西村诸地,贫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道路问题。”
“这里的百姓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想要发展到富裕的程度,学生认为,需要商人。”
“修好道路,商人就会前来售卖各类物品,米面粮油,白糖粗盐。”
“这样百姓也完全可以逐渐建立大集,导致货物和银两流通。”
李书桁能想到修路,让阎赴愈发欣赏,但这还不够,于是他继续引导。
“修路是一方面,还有呢?如何让百姓发展?”
李书桁背负双手,声音愈发沉稳,眼前一亮。
“还有,小庄镇上,有一个小型铁矿,但因为开采耗费糜巨,因此被搁置,这般独有的资源,完全可以让小庄镇百姓合力开采,同时成立一个铁矿作坊,售卖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