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灾情(第2页)



    赵观澜和蔡元贞见到阎赴,第一时间行李,目光恭敬。
 




    虽然不知道知县大人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粮食,可总归从县数万百姓在如此乱世中,都有了一条活路。
 




    “招地县、马家堡、青林口,这三处流民最多,工匠也多。”
 




    赵观澜立刻明白了这位魁梧县尊的意图。
 




    “大人要用粮食换匠人?”
 




    “不止。”
 




    阎赴的手指重重敲在桌上。
 




    “牲畜也要紧,眼见便要开春了,开春修水利需要畜力,工匠可以造器具。”
 




    他转向蔡元贞。
 




    “你亲自带队,每石粮对那些缙绅换三个匠人或四头羊,记住,只要真本事的。”
 




    蔡元贞刚要应声,赵观澜突然插话。
 




    “大人,招地县那边风气彪悍,路上的山匪也未必像咱从县一样清理的干净......”
 




    到底是年纪大一些,心思缜密的多,话音落下,蔡元贞已是出了一身汗。
 




    这等天灾人祸的年头,又毗邻塞北之地,难免有危险。
 




    “带一队巡检司兵马。”
 




    阎赴从案头拿起县衙的文书,盖了矜印。
 




    “穿黑袍去,他们认得这个。”
 




    三日后,二十辆粮车在五十名巡检司兵马护送下出了从县南门。
 




    赵观澜骑在马上,回头望了望城墙,新砌的青砖在雪后格外醒目。三年前那还是段土墙,一场大雨就能冲垮半边。
 




    “怎么了?”
 




    蔡元贞打马过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突然笑了。
 




    “确实不同了,记得县尊刚来时,这城门楼子都快塌了。”
 




    他们都是昔日从县的老吏,这从县日日看在眼里,一点点变化都清晰可见。
 




    车队驶上官道,新铺的石板路让粮车走得稳稳当当。
 




    路旁农田里,几个穿补丁衣衫的农夫正在清理水渠,赵观澜记得清楚,去岁这时节,这些人多半是衣不蔽体,还要冻的脸色发青,在雪地里刨野菜根树皮。
 




    “蔡兄,你看那边。”
 




    赵观澜忽然指向远处山坡,那里新栽的松树苗已经长到一人高,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