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嘉靖二十八年!(第2页)
光是匪患猖獗和总兵中伏,便能看出端倪。
他又不是没见过那个叫马韬的总兵,人是贪了些,到底不是个不知兵的。
此次恐怕是生了大乱子了。
但说到底,和他也无甚关系。
他提笔在奏报上批了,匪情已控,责令地方速剿,转头对幕僚开口。
“去信问问三边总督,看他愿不愿意派边军协剿。”
幕僚低声道。
“大人,这位新总督正忙着应付鞑靼人,怕是……”
“那就拖着!”
王廷瞻神色一冷,把奏报扔到一边。
“反正死的不是咱们的人。”
又十日,奏报到了京师兵部。
兵部郎中许论扫了一眼,嗤笑道。
“陕西又闹流民?年年如此。”
说什么匪患,还不都是那群吃不饱饭的泥腿子。
他大笔一挥,将阵斩总兵改成官兵遇伏,略有损伤,又在末尾加了句已责令地方处置。
“尚书大人那边……”
书办小声问。
“尚书忙着给严阁老贺寿呢,哪有空管这个?”
许论把奏报塞进待办文书堆。
“等内阁催了再说。”
一批小小的流民闹事,能成什么气候?
等到他们吃不饱饭,自然也就散了,流民自古不能攻城略地,顶破天就是袭几个镇子,村落便到头了。
许论下了值,一双手搓个不停,费劲思索着。
严阁老如今眼见着便要大寿,也不知送个什么礼物好。
听闻他老人家有收藏筷子的癖好,不如打几双金筷子便是?
与此同时。
四月的北京,柳絮纷飞。
翰林院编修张居正从书吏手中接过陕西来的邸报,目光在延按府匪患几个字上停留许久。
“可有从县的消息?”
他突然问。
书吏一愣。
“大人是说……”
毕竟从县在京师几乎算是个可有可无的地界,若是没人提起,一万年都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也无怪乎书吏没反应过来。
“从县知县阎赴。”
张居正声音平静,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邸报边缘。
“他可还安好?”
书吏终于回过神,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位翰林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