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造反体系如下(第2页)

 




    张炼突然开口。
 




    “大人,延按府虽然拿下了,但延绥镇等地还不在掌握中。”
 




    他似乎永远这样冷静,像是在纵观全局,这也是阎赴对他最满意的地方,张居正赠给自己的这名书童,极有大局观,很少被情绪左右。
 




    阎赴疾步走向沙盘。
 




    榆木削成的城池模型上,代表官军的黑旗遍布肤施县等各境。
 




    他捏碎一块黄土,想起前世史书里记载的嘉靖二十八年,正是俺答汗屡犯边关,朝廷加征防秋饷的年份。
 




    “接下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阎赴的声音让众人不由为之一震,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
 




    “你们对造反怎么看?”
 




    提到这个,最先开口的是身上伤痕累累的阎天。
 




    “咱们黑袍军在陕北之地已经有了极大的威势,之前反正已经被层层上报到兵部,干脆继续一路杀过去,陕北境内,只要不是调动大规模边军围剿,没人能挡得住咱。”
 




    阎地等人更是点头,眼底凶戾。
 




    然而彼时老军户赵渀却眯起眼睛。
 




    “不可!”
 




    阎狼,阎天几人略有愕然,不过却并未反驳,而是思索起来。
 




    毕竟老军户赵渀是他们之中思虑最稳妥之人,同样若有所思的,还有张炼。
 




    阎赴也在点头,如今他起身,赞许的看了一眼赵渀,才终于开口。
 




    “三年之内,吾等不可声张。”
 




    他是从另一个世道来的,自然知道记忆中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是如何失败的。
 




    明崇祯年,李自成在陕北起事失败,便是过早暴露、流寇式作战,之后又在入了京师后无法稳定,都是因为基础的崩塌,短期内,阎赴还是决定采取更隐蔽的半官半叛模式,类似唐末藩镇割据。
 




    事实上在大明之后,清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渐进扩张,便是一个优秀案例。
 




    “接下来要做的,至少有三件事。”
 




    “第一,前期准备,巩固地方根基。”
 




    府衙踱步声愈发凝重,像是踏在众人心间。
 




    “如今吾等必须尽快完成‘保境安民’,边军还不知道这边的消息,我们要做的就是逐步掌控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