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仇鸾

    朝中诸臣,江南蒙古,山西大同各部目光凝视陕北之时,延绥镇的朔风似乎刮得格外凛冽凄惶。
 




    一支庞大的军队,如同浑浊冰冷的铁流,正缓慢而沉重地碾过黄土高原的沟壑,向着延绥镇所辖的延按府方向压来。
 




    总督此路军务的,正是新晋挂兵部左侍郎衔、提督五军营兼领剿匪大军的仇鸾。
 




    仇鸾的起落,倒像是朝廷这十数年党争倾轧的一个缩影。
 




    嘉靖二十五年,时任甘肃总兵的他,因贪鄙跋扈,克扣军饷,纵兵扰民,被时任三边总督、素以刚正严明著称的曾铣上本弹劾。
 




    若非曾铣在后来严嵩与夏言那场震动朝野的首辅之争中,因支持“复套”之议而成了牺牲品,被盛怒的嘉靖帝以“轻启边衅,罔上贪功”罪名处斩,仇鸾怕是要在大狱里终老了。
 




    此人一出狱,便以三千金巨资开路,搭上了炙手可热的当朝首辅严嵩,更毫不犹豫地匍匐在地,口称义父。
 




    这份钻营投靠的本事,加上严嵩在军中将门安插亲信、削弱异己的需要,仇鸾竟得以火箭般蹿升,如今更握住了这征讨“陕北反贼”的重权。
 




    这一刻,帐幕厚重不透风,巨大的牛油火把噼啪作响,将帐内人影扭曲着投在幕布上。
 




    巨大的榆木条案上摊开延绥地图。
 




    仇鸾高踞主位,面前铺开两张名单。
 




    一张是兵部调拨军力明细,一张是拟定的进剿方略。
 




    下面分坐五六员将官,神情各异。
 




    左首是仇鸾从京师带来的心腹参将,中军都督府派来的监军副使,右首则是延绥镇协剿副将、河北卫所来的都指挥使,脸色最差的是一位宣府来的游击将军。
 




    “诸位。”
 




    仇鸾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拿捏的威严,敲了敲那份兵力名册。
 




    “圣上隆恩,念西北匪患猖獗,特拔京营精兵健锐,并调各镇劲旅,合兵五万,以雷霆之势犁庭扫穴。”
 




    他手指点向名册。
 




    “石将军,你说说,前军石炭营,实兵几何?何等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