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仇鸾心思(第3页)
“然臣临危不惧,坐镇吴堡,亲冒矢石,指挥若定,拖阎逆主力于延绥,使其无法全力东顾,更遣精兵,于西安府外大破贼寇偏师阎天部,斩首数百,焚其辎重,挫其锋芒。”
“若非臣在此牵制贼寇主力,西安府恐早已不保,山西、河南更将糜烂,此皆臣与麾下将士,以血肉之躯,力挽狂澜之功也,然贼势已成,勾结外寇,已成心腹巨患,恳请陛下速发天兵,调集九边精锐,并严查山西、陕西通敌奸细,断贼外援!”
“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贼寇血战到底。”
一番颠倒黑白、推卸责任、夸大己功、栽赃嫁祸的说辞,被仇鸾说得义正辞严,慷慨激昂。
此刻仿佛他才是力挽狂澜的国之柱石,而平阳府之失,全是阎赴勾结蒙古和地方奸细的过失!
“督宪英明!”
赵奎、幕僚等人齐声附和,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狞笑。
这一招祸水东引,不仅将战败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更将阎赴塑造成勾结外敌、十恶不赦的国贼。
而仇鸾自己,则成了在内外交困下独撑危局的忠臣良将。
至于西安府外的大捷......反正阎天确实撤围了,斩首多少,还不是随他们编?
“立刻去办。”
仇鸾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还有,传令各营严密封锁消息,凡有敢议论平阳失陷、动摇军心者,斩立决,同时,多派细作,潜入贼占区,散播阎赴勾结蒙古,引狼入室,欲裂我疆的流言,要闹得沸沸扬扬,让天下人都知道,他阎赴,是个卖国求荣的奸人!”
“是!”
众人领命而去。
仇鸾独自留在帐中,看着舆图上那连成一片的黑袍区域,眼神阴鸷。
栽赃只是第一步。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阎赴已成气候,朝廷的雷霆之怒必将降临。
而他仇鸾,必须在这风暴中,牢牢抓住这根忠臣的稻草,才能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荣华富贵。
至于平阳府那数万军民的死活......与他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