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艰难的崛起(第2页)
“更遣精兵,于西安府外大破贼寇偏师阎天部,斩首千余,焚其辎重,挫其锋芒,若非臣在此牵制贼寇主力,西安府恐早已不保,山西、河南更将糜烂,此皆臣与麾下将士,以血肉之躯,力挽狂澜也!”
“......然贼势已成,勾结外寇,已成心腹巨患,恳请陛下速发天兵,调集九边精锐,并严查山西、陕西通敌奸细,断贼外援,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贼寇血战到底......”
奏报念完,奉天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m?y/r\e`a-d\c-l,o^u/d/._c¢o~m?
短暂的沉寂后,是轰然爆发的、压抑不住的嗡嗡议论声。
“勾结蒙古?引狼入室?”
须发皆白的老御史失声惊呼,身体都在颤抖。
“这......这阎贼,竟敢如此丧心病狂?难怪,难怪他能连败王师,原来是有鞑子撑腰。”
“焚契毁籍?分田免赋?这简直是掘我大明根基,坏我孔孟圣教。”
礼部尚书脸色铁青,捶胸顿足。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小小知县竟能搅动如此风云?”
兵部侍郎眉头紧锁,低声对同僚道。
“仇鸾或有推诿之嫌,但若说毫无凭据,似乎也不尽然,否则,区区流寇,何以至此?”
“是啊,若非勾结外寇,得了火器甲胄之利,如何能连破坚城?如何能坐拥两府之地?”
另一位官员附和,眼中充满了惊疑和一丝恍然大悟般的合理解释。
阎赴的崛起太过诡异,仇鸾的通敌指控,恰好填补了他们认知上的巨大空白,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龙椅上,嘉靖帝猛地睁开了眼睛,那双常年被丹药熏染得有些浑浊的眸子。
他死死盯着那份奏报,仿佛要将其洞穿。
“阎赴。”
两个字如同寒冰,从他齿缝中挤出。
他脑海中浮现出嘉靖二十六年殿试的场景。
那个站在阶下,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眼神却异常清亮的年轻人,因为貌寝,被他御笔一挥,从一甲直接仍到了三甲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