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初次制度的尝试(第3页)
“这就是它的力量。”
海瑞的声音带着一种洞穿世事的悲凉。
“它不讲圣贤,不讲忠义,只讲公平,只讲活路,只讲希望。”
“而这恰恰是这煌煌大明,给不了天下百姓的。”
这一刻,海瑞苦笑着。
他是愤怒,可他更明白,自己之所以愤怒,只是因为自己效忠的,比命还重要的大明,在黑袍军的新政之下,岌岌可危了。
他缓缓坐下,拿起笔,却久久无法落墨。
他知道,自己弹劾贪官污吏的奏章,在这样赤裸裸的、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周家别院。
周伯庸靠在暖阁,看着刚刚送来的奏报,冷笑着。
“国气点,永业田,子女入学。”
他脑中反复回响着这些词。
“阎赴,好狠,好毒,好高明!”
他仿佛看到延按府、平阳府、河南府三府之地的田野间,黑袍军的士兵,流民,百姓,在国气点和永业田的激励下,如同疯狂的工蚁,开垦荒地,播种新粮,修建水利,打造军械,整个黑袍军的控制区展开前所未有的繁华。
军营里,士兵们红着眼睛,磨刀霍霍,只等开春,便要扑向明军,用敌人的头颅换取自己的前程。
而大明呢?
朝廷在加税,严嵩在弄权,仇鸾在杀良冒功,边军在喝兵血,百姓在易子而食......这一刻,周伯庸愈发兴奋,似乎回到了昔日在海船上扬帆历练的日子。
“有此制在,黑袍军已立于不败之地,大明拿什么去剿?拿什么去争?”
他面色凄然,黑袍新制的可怕,在于它道破了这大明积弊之所在。
门第,世袭,盘剥,不公,这才是民变之源,亡国之根。
“闹吧闹吧,闹大点才好......”
风雪呼啸,席卷着整个北方大地。
黑袍军的国气点制度,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震荡着大明的朝堂、军营、乃至每一个角落,恐惧,震撼,绝望,以及一丝被点燃的、微弱的变革之火在无声地,疯狂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