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庆丰收

在东陈国后宫为妃远比前朝当臣更加艰难,后宫分为九品,皇后自然是超一品的存在,品的四妇,正五品的宝林,正六品的御女,正七品的彩妇,这些位置都是有定数的,要么是出身良好,要么是育有子女,要么是贵人提拔,正七品以下的承衣人数不限。前朝正五品是分水岭,子孙可得余荫入仕。后宫正四品为分水岭,正四品以上的嫔妃在皇帝过世后,才有资格得到新皇的加封,勉强可以保住性命。

 

东陈国有祖制,皇帝驾崩,伺候过先皇的女子,只有三个归宿。一般先规劝女子们去殉葬,要是自愿陪葬皇陵,朝廷就给女子追赠位份,大赏娘家。那些位份低的,九死一生,大多数只能走殉葬这条路。第二种是不愿陪葬,且育有子女者。如果子女成年并且本人年龄过了四十岁,可随子女出宫养老。有子女未成年,或者本人年龄较小的,在太后所住寿康宫后边的养宜殿圈养,直到子女成年,个人年龄符合规定,再出宫养老。第三种,就是位份够了正四品以上,既不愿陪葬,又没有子女的,要么去皇陵守节,要么赶到皇宫后墙外的皇恩寺出家,为先皇祈福。

 

也有人品出点滋味,皇后是不是要为淮安王铺路了?前朝不断有人上书,建议皇帝不要再选美人入宫。皇帝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了,他虽然老了,也容不得臣子们这么嫌弃。他也明白皇后此举不大妥当,会激起了宫内宫外的矛盾。最后皇帝下定决心,先让这些女子入宫,正好试一试朝臣们对他的忠心到什么程度。他是没打算收用太多女子,择一两个条件普通的充数就够了,其他的就赐给儿子们和年轻未婚的臣子们为妻妾。

 

大臣们与帝后各自心思,臣子们可不敢拿自家姑娘们的性命和前途去赌,赶紧想法子。一时间,都城里婚嫁之风盛行,定过亲的尽快过门,没定婚的赶紧找人家。

 

偏这一年刚好是三年大考的年份,今年的春闱显得特别热闹,数万的各地举子,一起来都城应试。那些家里有姑娘待嫁的人家也盯紧这批人,就等着榜下择婿呢。

 

皇帝皇后心怀鬼胎,本也不是真为了选美人入宫服侍老皇帝,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众人各自行动。皇后早拟好了名单,大约有三十八位,派人盯着这些人就行。头三位就是护国公邓家的三个孙女:邓玉娥、邓秀娥、邓丽娥,这三个人最重要,必须要进宫。然后是中书大丞相何进安的孙女何仙荷,兵部尚书左四权大人的小女儿左圆满,后边也是一些有头有脸的臣子们家的姑娘,到后来,礼部侍郎王善先家的女儿,十二岁的王雪也赫然在榜。

 

王善一得到小麻雀的传信时,简直气坏了。皇家这伙人怎么这么缺德,从老到幼,从大到小,烂透了。兄妹俩就小雪的事进行了商量,进宫肯定是不行的,上次已经明确拒绝了皇后,把她得罪了,进了宫没有好果子吃。也不想雪儿嫁给皇子们,王家目前不愿意掺乎到夺嫡事件中去,押对宝固然得了从龙之功,要是押错,全家都要被厌弃。何况,从王善一当梁王妃的经历来看,当皇子妃是个极高危的职业。雪儿的年龄还小,肯定没法应对皇家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暗算。

 

珠宝店的生意也上了正轨,运营良好,袁掌柜能力超强,不需要小雪一直在店里盯着。小雪主要负责的是设计,这就好办了,去青衣君祠呆着,对外就说去安南看太外祖,替父母尽孝。王雪聪明,隐约觉得姑姑应该神通广大,隐藏在暗处帮自己全家。那么,她是诈死埋名,还是死后成仙?小雪在青衣君祠很自在,一方面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一方面画她的设计稿,画好了,王侍郎派人去取了送到珠宝店就好。她闲了的时候,就监督园丁和仆妇们照顾好祠里的鲜花。祠堂外边也让人逐年平整土地,加种果树,养上蜜蜂。

 

青衣君祠的花木越发繁盛,培育出来的牡丹品种,不说冠绝天下,也是别具一格。王善先在妹妹的指导下,用上了空间的玻璃,在青衣君祠里顺着围墙盖了几座大棚,还用了嫁接的手法,花期比普通种类早半个月,品种还多,光卖花,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