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家公子们的前途(第2页)

 

吴王微微一怔,随后笑了:“王妃,要不是你提醒,本王都过糊涂了。本王的身份在这里,德妃之子,得封吴王,最不济,将来也是个亲王。本王的嫡长女肯定要加封,至于是郡主还是县主,就看父皇的意思了,不必着急。女儿的婚事,王妃可有什么目标吗?”

 

吴王妃叹口气:“王爷是皇子,与宗族同姓不通亲。开国时那十八家国公,因为高祖沿用的推恩令,如今也大都衰落了,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三省六部那些数得着的官员家找一找,有年龄合适,人品却不大好的,有能力出众,外貌差强人意的,也有长相好,其他方面不合适的。有几个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却不愿意跟咱们联姻,估计是怕卷入夺嫡之争。”

 

吴王忽然笑了:“王妃这样说,还真是难找呢。本王倒是想起一个人来,这人现在看着不起眼,将来的造化不好说。”

 

事关自己唯一的女孩,吴王妃急于知道答案,微微挑眉嗔道:“王爷快说,您相中的是谁家的孩子?”

 

吴王道:“礼部侍郎王善先的长公子,王雷,今年二十二岁。王家两位公子去年参加春闱,双双进士上榜。本王去年有了封地,正准备先安插上自己人去主政。找人在这些新科进士中查探了各自情况,想在吏部运作一番,破格任用,让他家长公子王雷去我封地青州做刺史,次子王霆去我封地密州做郡守。”

 

吴王妃脸一沉,嗔怪道:“王爷,不合适吧?礼部王侍郎这人妾知道,听说跟现在的千阳书院的王院长断绝了父子关系,过继给本族的王子安当嗣子。王子安虽有神童慧名,却是个二十五岁就早逝的,没有什么根基。他能做到礼部侍郎,不过是因为前六弟妹出了事,父皇替六弟找补,才让他从大南头调到都城的。他家的公子既没有爵位可承袭,估计没也多少家产可继承,就是两榜进士,到老了或许能混上正四品,也就顶天了,怎么配得上咱家的金枝玉叶?”

 

吴王道:“王妃说得不错,本王也调查过了,王侍郎是借了点六弟妹的光。王善先这人能入仕,首先是自己能耐,人家可是进士上榜,还是一榜。外放做过华县县令,劝导农商,绿化荒山,年年考核都是上上之选。后来迁往南粤古州做刺史,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把当地的山匪全数缴灭,还解决了越、黎、苗三族为强夺资源年年进行的械斗。礼部的淳于老大人明年就七十了,早就不管事了,这几年,礼部的事都是王侍郎管着。淳于老大人年前就向父皇递交了告老的文书,父皇看他身体还好,挽留着,不过,年龄不饶人,三两年内肯定要退的。王妃且看着,他一退,王侍郎肯定当上礼部尚书。”

 

吴王妃脸色还是不好:“王善先当上尚书,那又如何?他的儿子王雷,无名之辈,名次也不咋的。妾看去年开榜,录取了四十一名呢,何不找名次靠前的,家境更好的,才配得上咱们的霞儿。”

 

吴王皱眉:“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什么长进,受小门小户的影响太深了。本王以为,那王家两位公子,都是难得的夫婿人选。你看着,身无病,心无尘,家不烦乱,可谓人中君子;箱有钱,仓有粮,文武双全,比得中书丞相。”

 

吴王妃迟疑:“哎呀,还是在贵族世家中找一找吧。”

 

吴王道:“另外,你不知道内情,王家巨富。这几年都城冬日有反季节的蔬果,还有大量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流通,货源从何而来?那延寿坊里这两年比较出名的惜雪金玉店,也是王家姑娘的买卖呢。”

 

吴王妃撇嘴道:“延寿坊的惜雪金玉店妾也光顾过,款式确实新颖,生意不错,可那是王家姑娘与袁掌柜合伙的生意,与王家公子没有关系。别当妾不知道,都城时的反季节果蔬、鲜花生意,不就是你那个红颜知己,韩五娘的买卖吗?货源是不是你帮她找的?有这样的好东西,也不说找妾的哥哥们经营,就跟个狐狸精合作。”

 

吴王有些无奈,叹气道:“少胡说,净会编排人,你也知道咱们家情况。本王以前是个穷皇子,父皇淡淡的,母妃又不喜,除了朝廷给的俸禄,没有别的收入。咱这兴化坊的吴王府,花销多大呀,那些俸禄,勉强够用。本王虽开了一些生意,也要跟人合作才能顺畅。人家没跟咱合作前就是大富商了,是咱们借了人家的光。咱们有了这些额外收入,生活才能跟兄弟们攀比不落下风。这几年一直给宗正寺的老皇叔们送礼,花不少钱,幸亏他们在父皇面前说情,才想起给了青州和密州两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