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青州遍地都是宝(第3页)

 

说起来长孙家的风水,连堪舆名家都说太硬了,几代人阳盛阴衰,除了长孙明老侯爷有一个女儿长孙氏,其他清一色的男丁。老大长孙宇有两妻,原配嫡子四人,继妻生子四人,一共生嫡子九人,没有女孩。妻生了六个儿子,儿子们又给生了十七个孙子。

 

早些年老侯爷一个人远在安南,儿子们不放心,长孙宇的大儿子长孙渊一家,长孙宙的二儿子长孙川一家,还有长孙远的四个儿子,深、漳、涧、漾都在安南老爷子身边。看朝廷的意思,有意让长孙宇的长子长孙渊接管长孙明的职务,继续替国家镇压百越。前年,已经接班了,只是老侯爷不放心孙子,还在安南帮忙压阵呢。

 

家里没有女孩,三个舅舅都很疼爱唯一的外甥女,有时候看着妹妹那么对待外甥女,心里也是极不舒服的。后来梁王对外甥女不好,他们也是无可奈何,自家再能耐,也拿皇权没有办法。直到王善一诈死,大家更是心里不愤,一直耿耿于怀。对皇权没有办法,他们对梁王可是很有意见,总想找个机会收拾了那小子。没想到,不等他们动手,梁王和郑淑妃自己作死,让人给收拾了,最后梁王还被迫去了封地龙州,这下子心里才痛快。

 

二舅父带来的老兵有两千多人,大多数年龄在五十五到六十五之间,体力已经不是最佳的年龄段了。不过,这批人十分能干,举凡木匠、石匠、铁匠、建筑等手艺一学就会。安置好这些人需要一大笔钱,盖宿舍,安排衣食住行。

 

王善一让王雷写信到都城,先跟袁惜时那位表姨母借一大笔钱,她家在都城开有袁氏柜坊。本金和利钱照规制给,就用开采出来的矿石估价偿还。为了让袁掌柜对这事有信心,专门弄了几大车的矿石,派了人直接给表姨母拉过去,王善一还写了说明书,说明这些矿石的名称。还提了一些建议,画了几十份设计稿,如何加工,如何利用。

 

王雪和袁惜时见了东西,连夜让工匠切开,如获至宝。照王雷所说,这处矿产蕴藏量极丰,供一家珠宝店,成百上千年也用不完呢。这个时代,东陈国开放富强,人们的生活状态比较热烈,很喜欢美好的东西。举凡珍珠、玛瑙、玉石、黄金,各种宝石,不但贵族们喜爱,平民百姓家里丰收了,娶媳嫁女,也要备上几件压箱底。就是较穷的人家,也要买上一些银饰,以充门面。

 

王雷想过了,毕竟是瞒着朝廷和吴王殿下的操作,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二十年主要供应妹妹的珠宝店。有多余的,顺着丝绸之路往西北方向去,尽量不要往都城那边去,省得引起外人侧目。二十年之后,潜秀山到手,一定是每年收获颇丰,这里就封存起来。那些老兵们老了就多给些钱,送返故乡。没有地方去的,就留在青州养老。

 

袁惜时家产颇丰,她自己说了算,建议青州借款不走袁家柜坊,而是她自己私人投资,她认为这桩买卖稳赚不赔。很快跟王雷达成协议,长期订购各种原石。她送来的那一大笔钱,完全够买建筑材料和工具,还能提供一年的吃用。

 

王雷一方面安排这些老兵们先盖房子,用人先得有住的地方吧。一方面让人找水源,准备打几口深井,住人就得喝水吃饭吧。结果还发现了温泉,只要往地下打上十几丈,就有热水。有温泉就好,这些人洗衣洗澡都有用。又从几十里外的北阳河引来一股河水,用细沙和细炭、麻布过滤了,烧开了就能饮用和做饭。

 

昌乐荒山的工程开工一个月不到就停工了,因为秋收开始了。这些老兵知道农时的重要性,都听王刺史兄弟的安排,到潜秀山帮忙干活。他们虽然年龄不小了,还真没见过番薯和土豆,产量太大了,一亩地三四千斤呢。每天准备的饭食中,就有土豆烧肉,味道很不错,还顶饿。最神奇的是这些番薯和土豆还能加工成粉芡和粉条,白菜猪肉炖粉条,再配几个素蒸饼,简直美味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