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吴王又得千金(第2页)
广平郡主又道:“三位太医辛苦了,请去前厅用饭,会有人安排客房。再赏每人二十两黄金,辛苦来这一趟。过几天府上摆酒,还会请诸位光临。”三位太医叉手应诺,有人引太医去了前厅。
广平郡主吩咐道:“张姑姑,回头告诉升平总管,府里添人大喜,上下都有赏,主管赏二个月的例钱,普通下人赏一个月的例钱,随着这个月的月例一起发放。”张姑姑连忙谢过王爷和郡主,笑容满面。
纪侧妃笑道:“到底是郡主想的周到,关键时候就是能压的住阵,不愧是名师培养出来千金小姐,真有大家风范。”众人也都奉承。
广平郡主没理她,对吴王道:“父王,明天先不要急着去宫里报喜,皇祖母不在了,皇祖父事情多,别的人也未必想听咱府里的喜讯。王妃这是早产,现在报喜,恐皇祖父要问早产的原因,咱们父女今天表现得不好,说不得都得挨一顿训。快中秋节了,女儿可不想挨骂,在众人面前丢人。等过一两个月,大人孩子都养得更好些,再报喜吧。”
吴王没好气地瞪她一眼:“你还知道怕呀?以后说话做事,可要多想想。”
广平郡主点头如捣蒜,推着她父王:“父王,知道了。这会儿,觉得腹中饥饿,咱们也上前厅吃点东西吧。除了伺候王妃的人,也都下去吧,找点东西吃,吃完了就歇着去。”
第二天,宫里的史贤妃就知道了吴王府发生的事,她在各王府都布了不少眼线。贤妃觉得有意思,笑一笑,自言自语道:“这个广平,还有几分本宫年轻时候的脾气。说不定,真有祖孙的缘分呢。”
中秋宴会之后,皇帝才知道吴王府的事,不过是新添了一个孙女,算不得什么大事。吴王妃母女现在也养得不错,没出事,皇帝不想追究,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道内情。
英王家自然对吴王和广平郡主不满,不过,人家一个是亲王,一个是亲王的嫡长女,御赐了广平郡主的封号。自家妹妹就是个继妃,现在又没大事了,再不满,也做不了什么。宫里的史贤妃还把吴王妃的母亲和嫂子叫进宫,说了一些开解的话,叫她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与郡主把关系弄得太僵。
史贤妃与吴王妃是亲戚,史贤妃的母亲杨氏是现任英王的五妹,吴王妃是英王家的孙女,论起来管杨夫人叫一声姑祖母,管史贤妃称一声表姑母。别人不吱声,都是看笑话,史贤妃让纪侧妃给吴王妃捎来口信,也是想让王妃学聪明些。
说起来,纪侧妃是史贤妃大姑母家的嫡三女,与吴王妃算是拐弯的亲戚,反正是一亲就挂一心,两人关系还行。纪侧妃来拜见吴王妃,刚叉手弯腰,吴王妃赶紧让人扶起来,给纪侧妃上茶汤,上新鲜的果子。
纪侧妃笑笑,上前逗了一下吴王妃的小女儿,放下一个小金锁。吴王绞尽脑汁给女儿定下李仙惠的名字,小名百果。吴王妃眼波微闪,纪侧妃虽然与她沾亲带故,平日避嫌不大往来,今日来,是只为看一下女儿,还有另有什么事?
纪侧妃看看左右,屋里照管百果和王妃的都是王妃的心腹,没有外人。她正色问:“宫里娘娘让妾带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王妃一怔,马上反应过来,是史贤妃捎来话了,马上答:“瞧您说的,娘娘的话,妾一定往心里去,洗耳恭听。”
纪侧妃才道:“第一句,你不要记恨广平郡主。这件事是你酸言冷语挑起,郡主反击理所当然。你出事时,郡主还肯出手帮忙善后,你要知道好歹。第二句,你要拿出亲王妃的心胸来,态度要和气,小事上要宽容。你扪心自问,你对广平郡主有什么大恩?你一没生,二没养,三没教,更没有给过人家权势和财帛。你当上正妃时,人家已经定了亲,得封郡主,爵位不比你低。她一个待嫁的女孩子,既不影响你的前程,也不损害你的利益,你为什么不对她客气一点?第三句,不刮春风,别望秋雨。你的儿女还小,将来有什么造化尚不知道,万一需要姐姐姐夫的帮扶,到时你如何张得开口?”
吴王妃白着一张脸,最后应了一声:“娘娘教训得是,妾知错了。”
纪侧妃叹口气,小心翼翼地道:“王妃,您别生气,娘娘说话重了,也是为了您好。不相干的人,别说捎话,她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娘娘还说,她看到您的面子上,自然是希望吴王上位的。您只要摆正态度就赢了,千万不要想太多,更别招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