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麻雀飞走了(第2页)

 

十五公主这么巴结史贤妃,也是因为年龄到了,该找驸马了。贤妃娘娘在后宫里是一呼百应,又能说动皇帝,她的婚事要是能得贤妃帮忙,肯定不错。皇帝喝的半醉,听了这话,心情更好,马上道:“明珠说得是,朕敬贤妃一杯,朕知道贤妃一向能干,事事周全,应该重赏。就给贤妃加两个字吧,称为慈孝贤妃,年后,礼部和内侍省负责给相应待遇。”

 

众臣听了,心情复杂,这不是胡来吗?贵、德、淑、贤四个字就是封号了,还要加两个字,这是皇后和皇贵妃才有的待遇。而且字是白加的吗?每加一个字,一年就要加一万贯钱呢。不过,大多数人都是识时务的,贤妃深得皇帝偏爱,娘家是保国侯史家,外祖家是弘农杨氏的主支英王家。四皇子也跟她形成了联盟,俨然是后宫的无冕之后。好在她没有自己的孩子,才没有问鼎后位。这就行了,皇帝也不可能永远不立皇后,再等等看吧。

 

英王也来了,老王爷喝得醉醺醺的,听着自家的外甥女得了新封号,开怀大笑。这就是一个信号,清雅将来最少是皇贵妃的名份。史侯爷却有些不自在,这个女儿跟他的关系很是奇妙,他想不出来自己对她的好处。本以为她进宫得宠,可能要收拾自己和几个庶兄庶弟,可她不但没有下毒手,还给他们找好差事,让他们发财的发财,升官的升官。但要是说慈孝贤妃对他们多在意吧,她好像也不愿意见到他们,每次见面,不是要分红,就是有事吩咐。时常还让人给史家人捎话,让他们遵纪守法,低调行事,要是犯了大事,她不会搭救,甚至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还会建议皇帝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英王端了一杯酒,摇摇晃晃地走到皇帝案几前,向皇帝敬酒。皇帝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轻轻抿了一口。英王道:“不是老夫说大话,老夫这个外甥女呀,从小就是个聪明能干的,后宫有她在,陛下能省不少心呢。”

 

皇帝笑笑:“慈孝贤妃是个省心的,可她有些亲戚不太懂事,有点不省心呢,主要是手伸得太长了。连朕的皇子都得受老卿家的气呢,朕也觉得闹心。另外,都城韩五娘虽是商贾,却是个遵纪守法的,还跟老四有些合作,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老卿家可要手下留情啊。还有那青衣君祠,是朕亲口封给王家姑娘的。好好的姑娘,因为朕指婚,死在梁王后院,朕心痛万分,众卿可不要眼红。谁要敢动,朕是不依的。”

 

皇帝这番话没头没脑,众臣听得糊里糊涂,只有极少数人大致猜到是怎么回事。至少英王、吴王夫妇、王尚书都听明白了。慈孝贤妃眯起眼,她极了解皇帝,他这样说绝不是无的放矢,看来大舅父有什么事做的不对皇帝的心思。皇帝专门提到四皇子、韩五娘、青衣君祠,那么大舅做的事跟这三个人有关,倒要赶紧打听清楚。

 

过了年有空闲,慈孝贤妃召了英王妃进宫,问英王最近做了什么事,与吴王、韩五娘、青衣君祠相关方面的。英王妃不敢隐瞒,把事情一五一十的交待清楚。

 

慈孝贤妃愣了一会儿,对英王妃道:“舅母,吴王妃的父亲管你叫一声嫡母,也记在你的名下,吴王妃就是你的亲孙女,你要管教规劝她。她孩子还小,屁股坐得也不是太稳当,当务之急,是把两个孩子保护好,教养明白。反正已经坐上了正妃之位,只要不出格,谁也不敢动她。”英王妃应了一声是,也不敢说别的。

 

慈孝贤妃又道:“本宫以前也没关注过韩五娘,最近才让人打听她的事,白手起家不稀奇,能在都城混得这么好,她是个能耐的。她现在靠上吴王殿下,生下的女儿可能就是吴王的孩子。反正,吴王殿下和皇帝都很维护那女人,你们暂时不要动她。一来,本宫暂时跟四皇子是盟友,二来,以吴王的身份,有女人很正常,吴王妃不用太在意。”

 

英王妃道:“娘娘,您觉得吴王殿下可靠吗?别咱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助他上位,他转头就想灭了咱们。”

 

慈孝贤妃笑笑:“男人,没有一个真靠得住,不管是什么身份,都需要防着些。若不是本宫还有点用,史侯爷想把本宫的性命卖给蜀王一家呢。这还是亲生父亲呢,一个与本宫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皇子,甚至可能心里对本宫还特别反感,怎么可能靠得住呢?”

 

英王妃皱眉:“臣妇不懂,既然如此,娘娘为何还要跟他联手?何不支持其他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