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王霆是香饽饽吗

王善一听完鸟雀详细叙述史贤妃与英王妃的会面,叹了一口气,史清雅是个人物,眼光独到,心思敏捷。人家为自己打算,并没有什么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们之间没什么过节,目前也没看出来她有害人之心,王善一还是挺欣赏这个女人的。

 

在英王府守着的鸟雀也传回消息,英王想把家里的十六孙女嫁给王霆。王善一又让小伙伴们盯着杨十六娘,把她的一言一行都学过来,看是个怎么样的人。没多久,就把十六娘调查清楚了,是英王庶子家的庶女,父亲在祖父面前不受宠,胆小懦弱,亲娘又是个贱妾,是明哲保身的性子。这女子从小被庶子的正妻管教着,教成个扶弟魔。

 

王善一都气笑了,这英王家其心可诛,既然明着谋算青衣君祠不行,把那个有扶弟魔属性的十六娘嫁到王家,看不把王家给蚕食干净,至少也搅的家里上下不安。

 

王尚书听到妹妹给的消息,也生气。不过,他寻思,王霆只比兄长小两岁,如今也可以定亲了。早早订好,省得有人惦记,还想着毁他们家。

 

王尚书一放出风来,要给次子找媳妇,王霆也是成了香饽饽。本来嘛,以前大家还在观望,现在看情况不同了。王善先已经是礼部尚书,还跟吴王殿下成了亲家,这地位可提高不少。王家两个孩子借吴王的光,任官就是大州刺史和郡守,在任地的官声还不错,以后肯定能升职。再来,在广平郡主的贺喜宴上,很多人见过两位公子,长得确实不错。

 

王尚书最想跟几家大望族结亲,长子王雷运气好,吴王殿下主动提起联姻。广平郡主是皇家成员,算是陇西李氏的嫡支,这种门第在如今是顶尖的。既然已有一个儿子与陇西李氏联姻,李氏暂时不考虑了,太原王氏是同姓,同姓不通婚,也不考虑。因为郑淑妃的原因,王尚书特别讨厌荥阳郑氏,人家郑氏也不屑跟普通官宦人家联姻呢。其他几个大族,也不喜欢跟普通官僚联姻,一般都是大族之间彼此联姻。王尚书找了一圈,几家大族没有一家吐口的,更是生气。

 

王善一笑道:“哥哥无须生气,现在都讲出身。哥以为这些年,妹妹为什么逼着你和响响他们发展经济,不就是增加咱家的底气嘛。妹妹告诉哥一句话,盛世太平,显不出能人。只有到了灾荒、瘟疫、战争之时,才能有人异军突起,跨过阶级封锁。想要在乱时出头,不就是要有钱有粮嘛。”

 

王尚书头痛,妹妹总是谈笑风生,好像把什么都看透了。倒显得自己这个哥哥,鼠目寸光,没有远见了。其实他有点高看妹妹,要是没空间给了她底气,除了被关后院啥也不是。

 

王善一道:“哥,先把母亲给你的农庄经营好,它们离都城更近,省了不少运输的时间和费用。小北山在都城的东南方向,离东京洛阳也不算太远呢,外祖父老家也是那边的,应该还有一些远亲,往洛阳发展一下呗。”

 

王尚书点点头,都城这边增添了母亲的两个庄园,还有千阳山的三千亩园子,也差不多够用了,小北山的产品往附近走一下也行。

 

过了年,王善一就又去了金华一带,买桃树苗、李树苗、樱桃苗。结完货款,还嘱咐卖家,先给二成定金,明年还要,多多益善。

 

王尚书拿着鸡毛当令箭,硬说经管千阳山是皇帝的口谕,吴王殿下交代下来的。明目张胆地亲自去考察,顺便监工。新提上来的礼部侍郎不是别人,正是淳于辉的独子淳于旺。这个人魄力不足,但是性格稳定,他们父子都跟王尚书交好。他家姑娘嫁给了十一皇子,王尚书的长子又跟四皇子的姑娘订亲,这也算成了转着弯的亲家,两人兄弟相称,不过辈分上有点不对劲,只能各论各的。淳于旺问过王尚书:“王大人,不过是山上种树,布置下去就好了,您何必亲临指挥呢?”

 

王尚书叹口气:“淳于大人,兄弟大意了,放出风去说给次子王霆说亲,想结亲的大族人家没人应承,不想结亲的人家,时常来讨扰,真是不胜其烦,想个借口躲一躲。”

 

听得淳于大人哈哈大笑,指着王尚书道:“王老弟,你也是想得太美,你家二公子想娶那几家的姑娘,估计够呛。你家王大公子,被吴王殿下相中,是交了大运,天上掉了馅饼捡了大漏,订下陇西李氏的姑娘,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