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王尚书准备下一盘棋(第3页)
王院长跟本家几个老人,也就是各家的家长一说,善先出钱,组织他们去三百里外的小北山看桃花,风景优美,吃住都佳。几个人也都是六十多岁人了,这些年真没去过哪里,听说有人组织去玩,都同意了。王氏族人没什么大本事,除了王院长兄弟和王尚书家,只有三四个人入了仕途,还都在六七品上徘徊,一直进不上去。除了需要当差的,其他的人全想去,连女眷儿童也要跟着去见识一下。反正有人出钱,想去就都去吧。
王尚书本来想让夫人陪着去,以尽地主之谊,临到近前,曲夫人去不成了,没别的原因,老蚌怀珠了。王尚书听了喜不自胜,他听外祖的教导没纳妾,四十多岁只三个孩子,也嫌家里孩子少。世人讲究多子多孙,孩子多,出俊才的比例更大,天灾人祸那么多,万一折损几个,还有别的选择。再来,夫人年近四十还能怀上孩子,说明自己的身体好,能力强嘛。
这段时间,农人忙着春耕呢,各行生意算是淡季。袁掌柜自告奋勇地当领队,主要她也想去看看小北山的春景。每次去都是中秋前后,要卖产品了,去验货,签供销合同。那时节,山上的情形就是叶子枯黄萎顿,枝头硕果累累,农人忙碌摘果,除虫。如今,也看看百花盛放时的景色,感受一下世外桃源的意境。
过年后,王雷又给广平郡主写信了,信不算长,在信尾随意写了几句:凤凰峪内绿茶新,潜秀山上桃花粉。鲁地平原菜花黄,陌上闻香蝴蝶飞。去岁相游西凤台,经年又到清明临,春心浮动思帝女,遥望永安盼人归。
广平郡主看了信,心早就飞远了。过完年就跟她父王求着,清明要去西凤台祭拜母妃。吴王殿下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祭拜母妃是借口,怕是想未婚夫婿了吧。也行啊,女儿想去就成全他们。自从两个孩子定亲,先是皇贵妃过世,再是吴王妃过世,广平为这两位守孝,累加起来得三年多呢,把两个孩子的亲事也耽误了。等明年秋天,说什么也得给孩子办婚事。
广平郡主跟她父王道:“父王,求您个事呗。王公子想让您给凤凰山庄和广平农庄写个匾额,再赐几个字好不好?”
吴王殿下瞪她一眼:“广平农庄都盖成快两年,还让父王提什么字?父王又不像你,一天天的无所事事,吃喝玩乐。父王忙得很,没空。”
广平郡主笑嘻嘻道挽着她父王的胳膊:“王公子说了,您才是封地的主人,他们当官的只有行政权,没有所有权。您写了匾额,才镇得住歪风邪气呢。凤凰山庄那里就写:父影如山遮风雨,凤飞天涯念君恩。广平农庄那里写: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吴王殿下想了想,明白了小夫妻的意思,这是要把两个地方过了明路啊。之前说把凤凰峪给广平,只是口头承诺,没有书面的东西。凤凰山庄写上那句,就是明确说把凤凰峪给前王妃和女儿,是父亲给女儿的心意。想想继任吴王妃杨氏的德性,女儿心里不安也情有可原。从自己这两年的发展来看,十之八九能登上储君之位,广平以后就是大公主,要给封地的。不如将来就把青州、密州、莱州、封州都给她,反正鲁东四州偏安一隅,既不影响大局,也能让她富甲一方。又想着吴王妃葬在西凤台,夫妻一场,也是从少女到少妇,再到孕妇,再到母亲,近二十年看她一步步走到血溅祥陵,留下广平最是放心不下,心就软了。
不过,吴王殿下对给广平农庄写的字不以为然,对广平道:“凤凰山庄的字父王可以写,认同了把凤凰峪赠与广平。平常人家的孩子大了,还有争家产的可能性,何况咱们天家贵胄?不过,潜秀山的字还不能写,等王家做出什么真正与国与民有利的大事时,父王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