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走近视野的王善惜(第3页)
吴王笑笑,心里想:王善惜这个女子不一般,要是那件事真是她做的,她的手段通天呢。王家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手段都很厉害。
前些年,国师全真子全军覆没,王老夫人被皇祖母杖责而死,一切的主导不就是王善先嘛。现在想想,皇祖母吃的那种胡僧秘药,还有那个一去不返的胡僧,也是国师事件中重要的推手,跟王家有没有关系?要是有,二皇兄之死呢?皇甫氏一直算计王雪给二皇兄做侍妾,王家不答应,皇后有些恼羞成怒,在那个节骨眼上,二皇兄中风。就有人说吃胡僧秘药能治,引得皇祖母与皇后争夺,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是渔翁?利在何处?
再往远处想,六皇弟在前弟妹被烧死之后,一直倒霉,得了父皇厌弃,打断手脚成了半残,被贬往龙州封地。郑淑妃又被人密谋弄残,失了圣宠,郑家也鸡飞狗跳好一段时间。这些事,难道与王家没有一点关系吗?
等见到王善惜,吴王倒抽了一口气,这么漂亮的女子很少见。她不是那种娇弱的美,而是一种如烈火骄阳般的艳丽。一般的男人,还真驾驭不了这样的女子。
等问了一些学问,他也惊为天人,普通官宦人家的庶女,就进益到如此了?他心里想着,就问了出来:“王三小姐,你的学问很深,寻常闺阁女子不会学习这些?你是怎么想的?”
王善惜道:“回殿下,您想想看,有些人命好,出身世家贵族,生来就能拥有一切。锦衣玉食、珠宝金饰,坚硬的后台,良好的教育,自然是站在众生之上,不过,臣女心里是不服气的。寻常女子学化妆、礼仪、厨艺、女红,是因为她们只需要这些就够用了。臣女运气不好,母亲是一个小官的庶女,只能给父亲这样的三品大员作妾,臣女就是妾生女。学那些寻常女子会的东西,有什么用呢?难道走母亲的老路,寻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做妾去?”
吴王皱眉:“这就是命,谁叫你没有投到世家大族的当家主母腹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学这些东西想干什么?怪不得你都这般年龄了,还没嫁出去?”
王善惜是个火爆脾气,听了这话心头火起:“殿下此话,臣女不赞同。一树好花,随风吹落,有的飘至绣枕锦被之上,有的飘落污泥脏水之中,不过凭着运气。臣女知道,嫡姐出身比臣女强,人长得漂亮,又有才华,从小也是被家里培养过的,琴棋书画都懂,女红厨艺不错,有什么用呢?丈夫不喜,婆母不慈,父亲不问,青衣君死得不明不白。当时臣女就想,人家嫡女还这样命运,妾这样的庶女学什么琴棋书画,关键时一点用也没有。还不如扔到一边,学些武艺、医术、机关之术,起码在危难之时,或许能保命一二。臣女天生脾气刚直,不想学什么温良恭俭让,那只能让小人恶人更加得意,你退一尺,他们就想进一丈。只要站在理上,臣女定会固执己见,不惧生死。”
吴王道:“王三小姐你想法太偏激了,宇宙自有顺序,朝廷也有规矩,人人都须依着。现世就是如此,男尊女卑,女子就应该在家老老实实的,三从四德,懂不懂?”
王善惜冷笑:“殿下这话,臣女也不赞同。史书之上多有先例,君不正则臣投外国,父不慈则子不孝,夫不仁则妻可改嫁。再说,身为女子怎么了?就非得老老实实,一无是处?本朝开国时,平阳昭公主也是同男子一般上阵杀敌,威震中原,现在还有娘子关的名字在上。公主死后以军礼入葬,名垂青史。还有瑞宗的上官昭仪,也是学富五车,做过女相,辅佐过两代帝王的。史书上的奇女子比比皆是,尽显才华,也不是人人都以温良恭顺立身的。”
吴王被怼得哑口无言,上官昭仪就别说了,被新帝误杀,后来平反,算是皇家的禁忌。平阳昭公主不但是女子楷模,也是皇家的骄傲,人家不爱红妆爱武装,立下大功。他要是敢说什么不三不四的话,让他父皇与老宗正知道了,还不得指着鼻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啊。这个王善惜,真是一百斤的体重,就有九十斤的反骨,牙尖嘴利的,不听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