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2页)
青衣君祠又挖了两口深井,用蜀地深筒井的方法,打了九丈深呢,打上来的是罕见的甜水。煮了泡茶,味道出奇得好,要是放得微温,加入些桃花蜜,更是美味,她十分喜欢。
青衣君的虚墓中囤了一大批上好的粮食,稻、麦、黍、豆都有,还有常用的物资,盐、糖、丝绸、棉布、成品药之类。伙房瓜、冬瓜、萝卜、干果,还有干肉、腊肠、腊肉,咸菜、咸鸭蛋、松花变蛋。冰窖里放着许多果子,主要是林檎、梨、柑桔、柿子、山楂之类易存放的。
大灾之年,出于谨慎,青衣君祠把后门用大石垒死,围墙加高了。现在祠内大约有六十多个人,八个护卫,负责看门、喂养狼群和海东青,夜间巡逻。四个厨娘两个帮工,负责伙食,客人要茶等工作。其余的全是花工,负责祠里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长庚夫妇总管,囤下的这些物资,全部人吃上一年也没问题。
今年行情实在不好,花草只能卖到去年十分之一的价格,便宜有便宜的好处,去年没舍得下手的官宦文人,趁着价格便宜,购入一批又一批,甚至就拿来当了中秋节礼,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不知道的,不还是当成珍贵的东西嘛。
长庚雇人把青衣君祠后面的秋果提前收了,按去年的例子,给自家亲朋好友送一些去。今年不同往年,粮食贵,水果更是不好买,大旱之下,很多种果树的人家产量大减,价格要得就贵。收到的人都感激不尽,连连道谢,都觉得王尚书这人不错。大灾将临,要是他们,未必舍得,有这么些好果子,趁机卖高价多好,肯定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吴王殿下问起桃花酒,长庚为难道:“回殿下,今年没有弄,大人说留着粮食赈灾呢,等年景好了再说。”不过,远在青州的女婿有眼色给送来一批西凤醉,前年的陈酿,味道出奇得好,吴王殿下这才满意了。
吴王妃这人真心不咋的,大灾之年,你收了人家的果菜和花草,不知感恩,还酸言冷语的,显得特别没品。吴王妃听说青州的王刺史兄弟派人送到一批粮食和蜜饯,还有一百二十只羊,三十头猪,分成三份,给王院长家一份孝敬祖母,给吴王府一份孝敬岳丈,给林家一份,替未婚妻孝敬外祖。她马上在家里发了疯,说什么,现在本妃是吴王正妃,本妃的娘家也算广平的外祖家。王雷身为吴王府的大女婿,送节礼怎能厚此薄彼,把杨家隔过去呢?
吴王殿下看了她就皱眉,出身弘弦农杨氏又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小肚鸡肠。叹口气对王妃道:“王妃,你小点声,叫人听见了笑话。你也是出身大家的,还要不要点脸了?你是继妃,广平是原配嫡女。再说,你对广平有什么恩德呀?她一个小女孩倚着未婚夫婿避灾呢,能给娘家送点粮食和物资就很好了,还想着管八杆子刚拨拉着的亲戚啊?你想得倒美。再说了,杨氏是大族,他们家的生意在都城首屈一指了,南李北杨,谁不知道啊,杨家还缺这点东西?要是有这想法,真让人瞧不起,天天一幅有便宜不占就睡不着觉的嘴脸,好像活不起了似的。”
吴王妃听了呜呜地哭,小女儿也跟着母妃哭嚎,听得吴王心烦气躁的。大灾之年,作为皇子每日忧心忡忡的,在朝里议论赈灾和预防民变的事,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王妃的无理取闹。就好像蜡烛两头燃烧,觉得身心俱疲,这时越发想起五娘的好处来。韩五娘年初就听了吴王的安排,从南粤购进一大批稻谷,囤在都城东南角吴王的一个秘密仓库里。
常久山暂住在都城的梁王府里,心急如焚,梁王已经派了几拨人来催他,赶紧搞到粮食和药品,龙州的旱情远比都城严重,百姓有些受不了,纷纷逃离故土。甭管什么地方,没有人就没有前途。他几次上书朝廷,父皇置之不理,都城也大旱呢,还有几个州也报了旱灾,皇帝也没法子呀。龙州本就是偏远之地,人烟少,荒地多,无论丰收年景还是遭遇大灾,也不会影响大局。
后宫的慈孝贤妃史清雅心头烦闷,这场大旱不知要持续多久,皇帝和众臣烦恼,百姓惶恐,她也得装出来姿态。她号召后宫在日常生活上尽量节俭,不许浪费。一面觉得是个绝佳的机会,找人联系了江南李家,让他们帮忙购置一大批米粮、丝绸、干果,秘密送到都城的李家仓库代为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