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外甥女是明珠(第3页)

 

到后面,大舅喝得脸红脖子粗的,二表哥也多喝了几杯,话多起来。不知怎么的,说到家长里短上面。大舅道:“明珠,你不知道,今年确实太难了,粮食不够吃。偏宣王殿下还张口要借粮,实在是没有,大殿下通情达理,倒没十分难为咱们。不过他家的王妃老大不高兴的,就怕咱家小六的婚事要黄。”

 

方氏脸色沉下来,跟外甥女解释:“舅母生的老六长孙池,今年二十五,挺好的孩子,心思单纯,长得还帅,武艺高强。偏偏相中了宣王殿下的小女儿,那可是正妃杜氏所出的嫡女,又是老夭,疼爱有加。宣王妃本来就不满意低阶武将的身份,一心想让女儿攀高枝呢。宣王今年来借过好几次粮,也没借到,宣王妃就借题发挥,直接言明不同意这门亲事。”

 

王善一听得有趣,问:“宣王家小女对表弟什么态度,别不是表弟剃头挑子一头热吧?”

 

二表哥道:“那不能,是仙宜小姐先看上六弟的。六弟他虽然长得好看,不过心思单纯,最喜欢骑马,练箭练马槊,说他将来也要学李卫公,大破吐谷浑残部。脑子里缺少男欢女爱的那根弦,怎么可能先看上比他小六七岁的千金大小姐呢?宣王殿下爱武,也挺喜欢小六,早想把二人的亲事订下来。宣王妃出身京兆杜氏,只想找世家大族的女婿,又怎么会看上出身武将的小六呢?到现在,成了僵局。”

 

方氏苦笑:“仙宜小姐长得娇滴滴的,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看上咱家那死心眼的小六。她跟小六表白了几次,小六就上心了,跟家里说,除了仙宜谁也不要。可人家母妃不乐意啊,家里人提起此事就头痛。”

 

王善一曾经是六皇子妃,自然知道当初的大嫂杜氏是怎么样的人,出身好,有学问,所以眼高于顶,最喜欢读书人。要不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喜欢书香的女子,偏偏被赐婚给爱武少谋的大皇子。

 

谁不知道大皇子的母亲是太后身边的江姓宫女,生前给相王试婚用的,没想到就两三次,居然怀上了孩子。生下男孩有功,在相王后院当了几年庶妃,一病去了。相王登基后,病死的江氏被追封为江婕妤。

 

皇帝这人势利,对出身看的很重,对江婕妤又没什么感情,根本没有把大皇子立为储君的想法。见他勇武有力,能征善战,放在都城不放心,早早封了一字亲王,把陇右道的甘州、凉州给他当封地,让他领全家来西北就封。

 

杜氏嫁给宣王之后心里很痛苦,自觉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境遇,却又无可奈何。她生下长女时,跟宣王关系就开始不大和谐了。她一边教养女儿一边盘算着得生一个儿子,毕竟宣王有王位要继承呢。等生下宣王长子,两人更是相看两相厌,宣王妃逼着丈夫上了奏书,早早给儿子请封世子。然后她有子万事足,一心教养儿子,不理宣王,争取把儿子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精英,而不是宣王那样的武夫。

 

没想到,长女出嫁多年,外孙好几个;长子都二十出头成家立业,生了两个孙子了;她老蚌生珠的怀上一胎,刚开始她心里好笑,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还能如何?到月生下一个小女孩,稳婆把孩子递给她,红红软软的小婴儿,闭着眼睛在她怀里蠕动,小舌头舔着嘴唇。丑乖丑萌的,她一下子母爱泛滥了,抱着就不想撒手。

 

中年女人最觉得寂寞,本来夫妻感情一般,丈夫又事务繁忙,当王爷也不容易。回家还有一堆女人争抢,她不屑跟那人争,没什么意思。只要不影响她的王妃之位,不影响她的儿子女儿,随她们去吧。

 

自己的三个孩子,大女儿嫁到尉迟家,留在都城见不着。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又天天跟着父王忙公务,十天半个月能见着一次。儿媳妇倒是三天两头领着孙子们来问安,不过来了都是假笑敷衍,看了也是闹心。如今孙子们也上学去了,家里万分冷清。现在有了小女儿陪她,她对孩子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娇养着长到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