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夺回雷鸣山(第3页)
忙活着,新年临近,甘凉总督府里,热闹一片。王善一准备跟大舅一家过年,心里暗想,这辈子也许就是唯一一次跟大舅过年了。以后还来不来西北,不知道,能待几天,不知道。
年后,她就要准备去金华买树苗了,鲁地春早,响响要的果树苗子要及时到位。这次回都城,大舅要的果树苗,就找袁氏运输队送来。袁氏的运输队会在安西到都城之间活动,只要稍稍改一下路线,正好路过陇右。如今大舅不差钱,以后自己就不过来了,让他给人家袁氏出运费就好。.
说起种树,王善一想着西北不比青州,光种果树不行,数量有限,还得管理,太费人工。陇右道干旱少雨,风沙大,不如多种杨树、豆槐这些耐旱速生的树种。杨树最好繁育,寻一些大拇指粗的杨树枝,剁成一尺左右的段,芽眼冲上,插入地里,多浇几次水,就能发芽,养护两年就可移栽。豆槐也好育苗,收集些种子,用水一泡,去掉外边的肉质皮,找块地撒上,薄薄一层土,勤浇水,两年苗成就可移栽。大舅手下这么多兵,平日不打仗,训练完了就无所事事的,得让他们干活。
甘凉大营外围,方圆一百多里没什么人家,除了军属们私搭乱建的一些临时宅子,其余都是荒地。那些军属也不擅长耕种,都是放牧为生,日子过得穷啊。不如撺掇着大舅在军营外建几个村子安置军属,就让兵士开荒,教军属们种春小麦、黄豆、洋芋、胡萝卜。关键时候,还得是正经粮食能活人。最妙的是这些东西的副产品,可以喂牛羊,麦草、细糠、豆萁、长得不好的豆粒,榨油之后的豆饼,做豆腐剩余的豆渣。还有长得不好的土豆、胡萝卜,都是不错的饲料。
王善一写了一本小册子,准备了种子。然后跟大舅商量,长孙宇见多识广,不是一般的武夫莽将,他自然明白这份计划的分量。
王善一又道:“陇右道缺水,要想增加水源,有几个法子,都是投资多见效慢。不过做成了,那绝对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一是多建蓄水井,用石头做底和井围,密封性好。冬日的降雪尽量收到蓄水井中,到春日慢慢融化,减少蒸发,用来浇地和洗衣。二是加强绿化,多种树,年年种,分批砍伐。三是从有水源的几处高山下修建坎儿井,用来饮用,具体施工方法要问安西和南疆那边的能人。”
长孙宇暗想,早先没看出来呀,明珠有这般大才,这就是女诸葛呀。梁王那个没眼水的,这么好的媳妇,差点就被他害死了。要是夫妻和美,有明珠这样的小神仙指划,梁王夺嫡机率很大啊。
说到梁王,长孙宇幸灾乐祸道:“明珠啊,龙州离咱们不算远,也算是陇右道的地盘,听说那边可惨了,缺吃少穿。军队大幅非战斗减员,多是冻饿而死。百姓更可怜,很多人对梁王失去信心,秋季就陆续外逃避灾去了。当地十室九空,留下的人听天由命,路边的尸体官府都收拢不过来了。”
王善一小脸微沉,娇嗔道:“大舅,这话不要再说了,天下无论兴亡,百姓总是最苦的。明珠虽然讨厌梁王,也不忍心议论正在遭难的百姓。龙州离甘州、肃州不远,肯定有百姓来投奔,别让进城,省得引起祸乱。让他们在城外搭帐篷暂住,每日施些粥吧,再给些破旧的毛皮,等过了这一冬。明年春天让他们帮忙开荒建村,以餐食抵工钱。等到蜀地夏粮丰收时,明珠让人收粮,送到陇右道来,价格照旧。”
长孙宇连忙答应,只说自己胡说八道,以后再不说了。又说起了宣王殿下,长孙大舅道:“明珠,皇家人一贯自私霸道,咱们才刚把雷鸣山拿下,宣王父子就计划好了。准备在雷鸣山西北山脚下建宣王城堡,此举不知是福是祸?你说他是想独占便宜,还是想另立门户,与朝廷分庭抗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