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久旱逢甘霖(第2页)
王善一又道:“哥,王氏迁居的事进行到什么程度了?顺利不?”
王善先又笑:“顺利,这不是赶上大灾,都城里粮价涨了十来倍了,他们不迁居,在都城里还不得饿掉大牙。过年后,福寿山大部分建成,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买房,先买选择余地才大,越往后,就只有剩下的了。买了房空着也不好,陆续入住了,多数在工地上找点活儿干,现在去干活儿都不要钱帛,要粮食和果菜为酬呢。所以哥拿出三分之一的囤粮,供应福寿山那边的建设呢。都说人多力量大,连半山腰凭空而起的福寿书院也初具规模了,估计到年底就能竣工了。”
王善一脸上露出笑脸,嘱咐道:“哥,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人,要是有意留在福寿山就好了。王氏需要佃户,哥一鼓作气,在福寿村两边再规划出类似小北山的村子,就围着福寿山建,也不着急,慢慢地建设,将来好收留来投靠的佃户。”
王善先皱眉:“妹呀,你这想法也太大了吧,得投多少钱呢?怎么感觉像是个无底洞似的。就算是要发展,也得慢慢来,不能一口就吃个胖子。”
王善一道:“哥,福寿山那么大,将来的活计太多,不找人来干,光靠王家那些人干不过来。咱们让王氏迁移,是为以后的发展,而不是让王氏族人变成苦力。”
王善先想了想,才勉强答应,反正自己发大财了嘛,陆续发展自家的势力也挺好的。照 这样下去,自己早晚成为王氏族长。到自己的孙子辈,他们汝南王氏也能成为官僚世家。越想越美,也不觉得投资太多心痛了。
人生不过百年,要是没有家族的凝结之力,不过一盘散沙。不信上街随意找一个平民百姓,他很可能不知道太祖叫什么,更不知道太祖的父亲叫什么。甚至有些人家,连祖坟也不存在了,不知自己从何来,往哪儿去,浑浑噩噩地活着。
王善一想起什么,忽然交待:“哥,响响身边的小白先生,就让他留在原来的职位上吧。千万不要冒然给他升职,妹怕他到了高位之后忘恩负义。”
王善先皱眉:“这是怎么话说的?小白先生一表人材,又有学问,百技巧兼,哪里又惹到你了?不是他欺负良玉了吧?”
王善一点头叹气:“原来妹妹也是这么看他,觉得还不错,才把良玉嫁给他。没想到他不珍惜,因为良玉生下女孩,他嫌弃起来,喝醉了酒跟安安乱说。醉酒之人,嘴里的话多是实话,平常不敢说,借着酒劲就脱口而出。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对自己的孩子还有偏见,当了上官,会是个公平正直的好官吗?”
王善先叹气:“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有偏见,当了上位者,只怕更会变本加厉了。既然如此,先让他在那里呆着,回头哥让实韧和中直防着他一点。无论是嫁男人或是交朋友,最怕遇到有才无德的,要是坏起事了,防不胜防啊。”
王善一又问:“听说嫂子又生了个小儿子,哪天带来给妹妹瞧瞧呗。”
王善先一提曲氏就脑袋疼:“哥也有事告知,去年,梁王那个狗头军师常久山看见你了,他脑子好使,推测出来当年的真相。直接上门来讹诈,要一大批粮食,让按时价卖给他。哥本想让王一和他们出手除掉他,又怕邓家或皇帝发现什么。后来,小雪找了张思星,就是之前国师的大弟子灵风,他现在发展得不错,黑道上有点势力,把常久山收拾了。”
王善一点头,她早知道了,张思星告诉他了。王善先又道:“不过,常久山上门跟哥谈话时让你嫂子听见了,大致上知道了当年的事。她那个人一向目光短浅,脾气暴躁,因为这事跟哥闹了几回。你的小侄子叫王震,小名闹闹,活泼好动,是你嫂子的命根子,现在还有点小,以后有机会了再见吧。”
王善一心里酸溜溜的,曲氏这个人没法说,是个半生不熟的玩意。她进门时,自己还当姑娘,在家里不怎么得宠,曲氏就表现出典型的捧高踩低嘴脸,她也不想跟势利之人来往。人家瞧不上你,又何故用热脸去贴冷屁股呢?
后来,哥哥到南粤当官,举家都去了。她嫁给梁王后,哥哥嫂子回来一趟参加婚礼,曲氏还是没什么长进。自己在梁王府没混好,嫂子也没说过一句心疼的话,没做过一件中用的事。现在,让王善一绞尽脑汁想,也想不出曲氏对她的好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