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慢慢恢复元气(第3页)
顾廉连声应承,王刺史又道:“要是有机会,也上福寿书院讲讲课,指导指导。你增加收入,王氏那边也跟着学些眉眼高低。”
顾妹夫点头:“兄长就放心吧,都是实在亲戚,肯定会操心的。”
王尚书又告诫他:“你虽然入了官场,也得对善唯好,不许纳妾。你俩年龄不小了,抓紧时间跟善唯生个嫡子,加以培养,将来和你一样进士及第,光耀门楣。”
王善唯红了脸,低下头小声道:“大哥,妹妹有两个多月了,到年前年后就能有喜讯。”
王善先点点头:“那就好,这是一件大喜事。只是年前年后天气寒冷,到时要注意保暖,让你娘操点心,不要大意。北方路远,冬日又天寒地冻最难过,哥哥那时更要安抚军民,防止回纥和突厥人作乱,估计是赶不回来了。你要有事,就找王雷和广平郡主。”
见王善唯点头,王善先直接对顾廉道:“妹夫,咱们不是外人,就不说那些虚的了。你回去就把这些日子积存的字画送过来,哥让王雷给你送钱去,这个实在。”
这话说得顾廉哭笑不得,又心里感动,都城生活处处都要钱啊。光靠那点俸禄,只能维持温饱。幸亏有太子殿下照顾,倒是没有人敢为难他,都知道他是太子罩着的人。
王善先领着在都城的几个孩子去了一趟福寿山,给曲夫人上坟。看望王氏族人,捐了一笔钱给族学。祭拜了神龙祠,给三青加喂了一只羊。说也奇怪,三青一高兴,福寿山下了一场透雨,新种的果树还不成材,
淳于辉、林家老大、马太监登门时赶到一块,几人见面都很感慨,淳于大人道:“王兄弟,没事的,太子殿下心里有你,早晚提起来,你且有点耐性。”
马太监也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坏人已遭天遣,可见天有眼,地有情啊。过几日送别王老弟,老哥也要去小北山住一段时间了,听说那里今年风调雨顺,又有人传说神龙归位,一片祥瑞之气,还不知真假,得亲眼瞧瞧去。”
几人又说起渤海高氏退亲之事,王刺史道:“退了正好,高家本就是爱占便宜之家,又这样势利,兄弟家可当不起这样的新妇。”
林大人突然萌生一念,对王刺史道:“之前听说王大人娶媳妇,想找世家大族的贵女,如今可还想找那些人家吗?”
王刺史摇头:“是下官错了,出身好不如人品佳。长子已娶了郡主,要是太子登基,郡主会获封大公主,已经是顶天贵女了。次子就找个品性好,能与公主和平相处的女子吧。”
林大人道:“哥哥有个想法,你听听看,为兄家里有嫡三女,与令郎年龄相当,定下亲事如何?小女与广平郡主是姑舅表姐妹,平常相处很好。而且小女长相尚佳,还有几分小才华,除却门第普通,是个佳妇人选。”
淳于大人笑道:“林大人谦虚了,都城里都知道林家对子女要求甚严,在教育培养上下了苦功夫的。家里男女都很成才,这次进士科,令郎是第四名,真是英雄出少年。”
林大人叹口气:“林家与王大人同病相怜,本官妹妹嫁吴王,王大人妹妹嫁梁王,当王妃听着风光,其实不好当啊。培养家里子女,原是想成为吴王妃的助力,可惜没用了。现在吴王成了太子殿下,妹妹却长眠在西凤台了。”
王刺史有些犹豫:“兄弟的儿子丁忧,得为他们的母亲守孝两年多呢,现在还不能成亲,就连定亲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还不能走礼。这近三年时间内,要是有更好的对象,会不会耽误了林家的姑娘?”
林大人道:“兄弟看王家好,有两个原因,一是图王公子的人才,王公子文武双全,进士及第,已至州官。二是图王二公子的家眷是自己人,能与广平郡主和平共处,互助互利。林家重诺,只要与王家说定,决不会脚踏两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