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出狱后的安排(第2页)

 

王刺史对儿子们不发愁,对唯一的女儿王雪是没法没法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在都城真是嫁不出去了。

 

他愁眉不展地道:“妹呀,小雪别说在都城里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就是外地的大族,一打听情况,就不会娶这样姑娘。与皇家人有别扭,还当众出了丑,娶回来怎么见人?一旦到大场合,有人不给面子,提起旧事,那家还要脸不要?”

 

王元娘忽然道:“大哥,这次出事,妹妹发现你的门第之见松散不少。女儿的幸福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非得大户人家呢?有才有钱又对小雪好,不就行了。”

 

王刺史拧眉想了半天:“妹呀,哥想不出来这样的人。你要有合适人选,痛快地说出来。事到如今,咱们哪还有挑选余地呀?就你说的,门第高的不指望了,钱不钱的也不打紧,咱们家有,多给小雪陪送就是了。只要年龄不是差太多,有一技之长,能养得起家,又无世俗之见,能接受小雪就成。”

 

王元娘道:“依妹妹想,张思星,如何?”

 

王刺史皱眉道:“这不大合适吧?第一,他身上可有韦西洲灭门案,还有常久山被杀案,还可能有许多咱们不知道的案子。谁知会不会有一天露馅了,连累了咱们家。第二,他那个人神秘,虽有过几次交集,咱们不大了解,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对小雪好。”

 

王元娘道:“哥,做人要讲良心。韦西洲灭门案,是帮善惜,是为了咱王家出气。常久山被杀案,也是为了咱王家灭口。其他的咱们又不知道,先不评论,人家为咱出这么大力,怎么反成了阻力?”

 

王刺史道:“他六亲死绝,没有家人帮扶,能照顾好小雪吗?”

 

王元娘道:“他没有父母,小雪就不用受公婆的气。他没有兄弟姐妹,所有的财产都是小雪掌管,这不挺好的吗?”

 

王刺史还在犹豫,最后只留了一句话:“婚姻之事,最是难说,咱们觉得好,年轻人未必能过成,咱们觉得各方面都不合适的,还偏偏纠结一生。儿子们我可以做主,因为男子心粗,比较现实,更讲利益。可是女孩心思太细腻,摸不清楚,一个不对心意,就是抱憾终身。哥不反对,也不赞成,就看小雪自己的意思吧。”

 

王元娘道:“哥,你放心,张思星那些案子都没事,要是有一天,真得纸包不住火了,让他们直接去安南,那边有许多小岛,可以避世。要是他敢对小雪不好,妹妹就亲自把小雪带走。”

 

过了几日,一切就绪,也没啥可耽搁的了,小四托付给袁掌柜抚养,家务事全交给王雷和广平郡主。有妹妹坐镇,大局没事,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启辉二十六年,七月十九,虽然立过秋了,都城还是暑热未退。王刺史领着三十人的私人护卫,带了一个车队,去丰州上任。

 

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有个隐约的感觉,大限快到了。太子殿下为了表示孝心,没事就往太极宫跑,汇报国事,端药喂饭。

 

皇帝忽然想来问:“老四,王善先走了?”

 

太子殿下回答:“回父皇,走了,七月十九出门的,这会儿估计都到了吧。”

 

皇帝挑眉:“你没去送送?那可是你老亲家呢。”

 

太子殿下道:“父皇,您就快点好起来吧,儿子成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啥也顾不上了。就是四天前,广平生孩子,儿臣都没空去看。一个老亲家去上任,还送什么呢?”

 

皇帝一听广平生了,就问:“多咱生的?生个啥?广平没事吧?”

 

太子殿下道:“八月初六傍晚生的,生了个大胖儿子,母子平安。这不是王雷还在孝期,也不能摆酒,就是几家实在亲戚得空了去看一眼。”

 

皇帝一听放心了,等了一会儿,忽然来了兴致。眯起眼睛翻着书,给重外孙子取了名字为王英,吩咐松年给广平和孩子准备一份上好的礼物。

 

皇贵妃也笑了:“太子殿下,这真是好消息,臣妾也得给这大孙女和重外孙子准备些东西,家里没有大人,小两口未必懂呢。”

 

皇帝又问:“太子,又快秋收了,东陈各地有没有报旱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