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皆是匆匆过客(第3页)
英王妃早就受够了,现在他养出这样不懂事的女儿,把杨家的人丢尽了,还气死了英王殿下。要是还留着这种不孝子孙,她就要去告御史了。
杨氏宗祠也没有办法,只能依了老英王妃,把杨婕妤的父亲从嫡母名下挪出来,恢复原来的身份,逐出族谱暂时还不行,太子没有杀杨婕妤,人家还有儿女,还是皇家人呢,以后的事很难说,眼下自家不能太过分。
松年临去皇陵之前,把慈孝皇后生前给他的小匣子捧给新帝:“陛下,老奴特来辞行,这就去皇陵为先帝守陵,不能再侍奉陛下了。这是慈孝慧皇后临终前留给老奴的东西,嘱咐老奴千万莫看,临行前再给陛下,请陛下自己做主吧。”
松年禀告完,跪地三叩首后背了包裹,拿了出宫的手续,径直走了。
新帝手捧匣子,心中迟疑,父皇一死,他心里挺复杂的,既想着皇贵妃的好处,又寻思她的去处,慈孝慧皇后这一死甚好。她留给自己的东西,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个女人太聪明,她自己死得不痛快,肯定不能让自己痛快。
新帝想了好几天,终于打开了这个让人好奇的匣子。里面有两封信,一叠资料,几份地契房契,一紫一绿两只翠玉镯子,几枚铜钱。新帝一时不解其意,只能看信解惑。
第一封信是慈孝慧皇后自己亲笔所写,写道:本宫助陛下登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有心追随先帝,死前有事相求。
首先,请陛下看在这些苦劳的份上,莫让本宫的仇人,自私狠毒的蜀王一族起复。
其次,史侯家风不好,私心过重,不堪重用,只留虚爵继承就好,不要委以重任。
第三,太子妃虽是我母族亲戚,也是不成器的,不能当皇后,必要时保留杨氏体面,密裁为上。
两只手镯是本宫当年从骠国商人手中高价购置,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可惜儿女被害,东西都丢了,后来破案,追回一部分。
紫色为尊,赠给广平,本宫曾向先吴王妃林氏承诺,视广平为亲孙女。妾这几年置办的庄园土地也用不上了,皆转赠给广平,兑现本宫的诺言。
绿色为柔,经陛下的手,赐给南海何昭旭的夫人王氏,他们夫妻帮本宫的儿女找到凶手,了却本宫最大的心愿,此为谢礼。
黄金本票一千两,请陛下转赠三皇子齐王殿下,李二灭门大案得破,他也有大功劳。
最后,时过事异,各自安好。签了名,却没写日期。
第二封信的信封上写了几句,此信从天而降,是一只大鸟扔下来的,不知幕后何人。梁王侧妃曾秀云不是凡人,不杀为好,可利用其才能,或对国家发展有益处。
打开信封,信上不是慈孝皇后的笔迹,把秦贵妃为儿子报仇,给几位出身高贵的皇子下毒事件写得一清二楚。其次写了梁王的侧妃曾秀云两件事,一是混淆皇家血脉,二是私自铸币,破坏国家金融。
皇帝看完,额上青筋暴起,汗珠子都渗出来了。他翻看了那叠资料,有为梁王看诊的那位男科圣手的口供和签章,有冷宫老宫人口述的供词,画了押,按了手印。她们略知晓秦贵妃制药本事和购药渠道,都照实说的。有几枚龙州附近通用的非官方铜钱,还有军方对曾侧妃提供的火药的描述及图稿。
看完慈孝皇后留下的匣子,新帝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心里如波浪滔天,久久不能平静。天呢,平常看着直爽粗糙的秦贵妃,竟然是一条咬人不叫的恶狗。要不是自己当年跟三哥交好,恐怕也跟六皇弟一样下场啊,没有子嗣,身败早亡。
这些女人,一个个的,都这么神通广大,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