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时代(第3页)
新帝给齐王一处封地,在河北道的幽州,让他没事就带着家眷过去了。齐王提出一个要求,他想见见王三小姐。
新帝考虑一下,拒绝了,语重心长道:“三哥,咱年龄不小了,妻妾成群,儿女双全,以后安生的过日子吧。弟弟劝您,王家人邪门得很,轻易不要招惹,能离多远离多远。”
五皇子李景晏封在剑南道泸州,十二皇子胶东王改封为梓王,封地在剑南道梓州。十三皇子南宁王改封宁王,封地是岭南道雷州。
新帝自己的儿子们还小,不能独当一面,其他皇叔暂时在原位不动。剩下几个皇妹全给了封号嫁了出去,给了一些小州或小县做汤邑。
几个重要部门的老人退休了,东宫僚属也都渐渐进入朝堂,占了一些很重要的位置。宣王殿下的大女婿尉迟江进了兵部做郎中;齐王的女婿张显臣在断案上很有能耐,老岳丈去了封地,他就到刑部当了侍郎;丰州刺史王善先召回都城,到尚书省顶了右仆射史侯爷的职位。
多少人心里明白,真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时代来临了。
王郡公一回都城后,王驸马先把福寿山的情况告诉父亲,自从姑姑让青蛇入驻,一直风调雨顺。如今汝南王氏发展平稳,福寿山上的果树逐年增多,山脚下的土地也在增加,慢慢与土地主人协商,以高价买下来了。福寿村外加了城墙,设了四门,总体修成屋堡形制,开堡门的时间随了永安城。
去年春闱,王氏族中有两个人中了进士科,三个人通过了明经科,进士科两位族兄已进入官场,到外县当县令去了。明经科三个人,一个去了青州当从七品小官,一个去河北道易州下属的里县当了县丞,还有一个去福寿学院当了教授。
洛先生一家也在福寿山东南边的碧桃村住下了,那村子周围种了山桃树,洛先生说有桃花源的感觉,喜欢得紧。按洛先生的要求,给他家在村里盖了两处五进大宅子。他的弟子们也纷纷在那边落户,帮着规划福寿山其他工程。老先生如今时常上福寿书院讲讲学,讲风水、建筑、建材之类的,也挺有意思。
福寿村两边陆陆续续增建了七个村子,都是来投奔的人,按宗族里提供的规划图纸,在指定位置盖起了一座座小四合房,也有个别出色人才,经宗族批准,在村里盖了大宅子,最后形成了大村落。
小北山的经营也很好,果子进入丰果期,形成了良性循环。
潜秀山的果树也陆续开始挂果,开始给陛下还款了。王霆已经买通了地方官员和地方豪族,准备把昌乐山买下来,表面上停止开矿,以开牲畜园为主业。私下里从地下掏矿砂,通过淘洗,出小粒的各类宝石和半宝石。
最后才把太子妃和十九公主做的事告诉他,把王郡公气得几乎要吐血。后来听说,青衣君联手张思星,干翻了太子妃和十九公主,心里的气才消些。
王郡公夫妇见了张思星夫妇,王大人那脸黑的,十个老丈人有九个看女婿不顺眼,觉得自己家大白菜被猪拱了。可是木已成舟,还能棒打鸳鸯不成,就只能内耗自己生闲气。
袁夫人笑着看继女一眼,头发还有些短,不过乌黑发亮,小脸粉嫩粉嫩的,小嘴红嘟嘟的,眼睛也水汪汪的。看来,张思星很会照顾人,把小姑娘养得极好。
广平公主笑道:“夫人不知道,刚出事那会儿,小雪如惊弓之鸟,不吃不喝不睡觉,把人熬得瘦成一把柴了。本殿看了都害怕,就怕万一小雪出了事,怎么跟公婆交待。”
袁夫人叹道:“太子妃也是个昏头的,净干些蠢事,生生把自己皇后的名份给作没了。也不想想,都是当母亲的人呢,对别人家的孩子这么狠,自己的孩子还能有好吗?”
广平公主道:“可不是,蕴弟现在人都蔫了,别的兄弟姐妹对他敬而远之,他身为父皇的长子,没有一点威望,母妃地位又不高,落差极大。百果年龄小,还不懂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