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争锋2(第3页)

 

这番热情洋溢的恭维,与方才对李渊视若无睹的态度形成了极其刺眼的对比。李渊父子四人看在眼里,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尤其是李元吉,几乎要把牙咬碎。李渊握着拐杖的手背上,青筋再次暴起。

 

朱元璋这赤裸裸的“站队”和示好,却如同一剂良药,精准地熨帖了李世民刚刚被兄长殴打、被父亲质问所带来的憋闷与戾气。他眼中的冰寒稍霁,对着朱元璋也露出了一个堪称“热情”的笑容,甚至抬手虚扶了一下朱元璋行礼的胳膊:“洪武帝过誉了!驱逐蒙元,复我汉家衣冠,开创大明基业,朕对洪武帝亦是神交已久!今日得见,幸甚至哉!”两人竟旁若无人地寒暄起来,言语间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最后,李世民更是朗声邀请道:“洪武帝初来,想必对后世风物也感新奇。待安顿妥当,朕在‘风月楼’设宴,为洪武帝接风洗尘,届时再与洪武帝把酒言欢,畅谈古今,如何?”他刻意提高了声音,确保李渊那边能听得清清楚楚。

 

“好!一言为定!咱老朱必定准时赴约!”朱元璋大笑着应承,笑声洪亮,充满了刻意为之的愉悦。两人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并肩走出了会议室,留下身后一片几乎要凝成实质的冰冷低气压。

 

高力士看着逸一和朱元璋、李世民等人相继离开,这才小心翼翼地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对着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李渊父子四人,努力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腰弯得更低了:“高祖陛下,太子殿下,齐王殿下,卫怀王殿下……请……请随老奴来,老奴带几位……参观一下景区。”

 

景区大门缓缓开启,清晨的阳光泼洒进来,带着尘世的喧嚣与活力。第一批好奇的游客已经开始涌入,兴奋的议论声、拍照的快门声由远及近。

 

李渊拄着拐杖,如同一个木偶般,被高力士引着,踏入了这片光怪陆离的“后世”之地。李建成、李元吉铁青着脸跟在后面,李元霸则好奇地东张西望,不时发出“哇”、“好高”的惊叹。

 

“高祖陛下,”高力士一边引路,一边低声做着自我介绍,姿态放得极低,“老奴先自我介绍一下。老奴……来自后世大唐,侍奉于唐玄宗李隆基陛下驾前,官居内侍监,贱名高力士。”

 

“高祖?玄宗?”李渊敏锐地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称呼,脚步微微一顿。

 

“是,”高力士连忙解释,“后世追尊,您乃大唐开国之君,庙号高祖,是为唐高祖皇帝。至于玄宗陛下……”提到李隆基,高力士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深深的崇敬与怀念,腰板也微微挺直了些,“正是您的曾曾曾孙!陛下他……他可是了不得啊!”

 

高力士像是瞬间打开了话匣子,脸上焕发出一种近乎虔诚的光彩:“高祖陛下您不知道,在玄宗陛下治下,我大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盛之世!万国来朝,海晏河清,史称‘开元盛世’!陛下他生性英明神武,果决明断,更难得的是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尤爱击球……”他滔滔不绝,将李隆基的文治武功、个人魅力夸得天花乱坠,简直如同千古完人降世。

 

李渊听着自己那不知隔了多少代的曾孙被如此盛赞,嘴角本能地想要上扬,毕竟是自己血脉的荣光。可一想到自己这个开国高祖此刻的处境,再对比刚才李世民那“天可汗”的威风和朱元璋的轻蔑,那点微弱的自豪感瞬间被巨大的失落和讽刺淹没。他嘴角抽动了几下,最终化为一个极其难看的、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好了好了,”李渊有些烦躁地打断高力士的滔滔不绝,拐杖在地上顿了顿,“你先别忙着夸你那陛下了。朕……老夫现在更想知道,在后世之人眼中,对我这个所谓的‘高祖皇帝’,究竟是何评价?你但说无妨!”

 

高力士脸上的光彩瞬间褪去,变得煞白,头几乎要垂到胸口,身体微微发抖,嗫嚅着不敢出声。

 

李渊停下脚步,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紧紧盯住高力士低垂的后颈,无形的压力让空气都变得粘稠。他缓缓抬起手,带着积威,重重地拍在高力士略显佝偻的背上。

 

“啪!”

 

这一下力道不轻,高力士猝不及防,腿一软,“噗通”一声直接跪倒在光洁的地板上,额头瞬间渗出了冷汗。

 

“抬起头来!”李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说了,不怪罪于你!你只管照实说!若有半句虚言,休怪朕无情!”最后一句,已是杀气隐现。

 

高力士被这气势所慑,又得了“不怪罪”的承诺,这才战战兢兢地从怀里摸出一叠逸一事先塞给他的、打印在A4纸上的资料。他双手颤抖着,展开那几页薄薄的纸,如同捧着千斤重担,声音干涩发紧,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

 

“陛……陛下……后……后世对您的评价……存……存在较大争议……褒……褒贬不一……但……但总体来说……”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继续念道,“后世史家认为……您是一位有……有梦想、有抱负的……领导者……”

 

“哦?”李渊的眉头稍稍舒展,示意他继续,“那褒扬之处,具体如何说?”

 

高力士稍微定了定神,念道:“后世赞誉您……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卓识……您……您执政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改革官制、推行均田、减轻赋税、恢复生产……等等举措……为后来唐朝乃至后世王朝的繁荣……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李渊听着,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属于开国者的矜持。然而,这丝矜持在下一秒就彻底僵住。

 

“那……贬损之处呢?”李渊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平静。

 

高力士的汗珠顺着鬓角滚落,他感觉手中的纸张重若千钧,几乎要拿捏不住。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才将那行刺目的文字念了出来:

 

“嗯……后世亦多有批评……认为您……您……优柔寡断……尤其在……在储位之争中……首鼠两端……赏罚不明……甚至……甚至背负……冤杀功臣刘文静之……骂名……”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狠狠扎在李渊的心上。优柔寡断?首鼠两端?冤杀功臣?!李渊的呼吸骤然变得粗重,握着拐杖的手背青筋虬结,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

 

高力士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无尽的惶恐,念出了最后一句,也是最致命的一句:

 

“许……许多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陛下……才是……才是大唐实际上的……开国皇帝……”

 

“实际上的开国皇帝?”

 

李渊猛地重复了一遍,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种死灰般的惨白。那双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高力士手中那几张轻飘飘的纸,仿佛要将那上面的字迹烧穿!

 

空气死寂。远处,游客的欢声笑语隐隐传来,更远处,一座按照历史记载比例仿建的、森严冷峻的城门轮廓,在阳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正是那座名为“玄武”的城门。一群兴奋的游客正聚集在城门前,摆着各种姿势,快门声“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欢快的笑声在空旷的景区里显得格外刺耳。

 

李渊捏着资料的手,暴起根根青筋,仿佛要将那承载着后世冰冷评判的纸张捏成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