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血樱照寒铁:京南祭与华夏魂(第2页)

 

然而,血沃之地,脊梁不屈。当画面切换至广袤的华夏战场,松柏般的坚韧刺破硝烟:衣衫褴褛的士兵以血肉之躯迎向钢铁洪流,太行山麓的百姓用锄头铁耙构筑生命防线,西南联大的师生在轰炸间隙书声琅琅……四万万人共赴国难,用生命在破碎山河间书写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这份源自血脉的刚毅,支撑着民族在至暗时刻,头颅始终高昂。

 

终于,1945年8月15日!那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如霜打残樱,在广播中颓然宣告无条件投降。消息如惊雷炸响,瞬间点燃了从重庆到延安、从沦陷区到大后方的每一寸土地!人们涌上街头,泪雨滂沱,嘶哑的喉咙迸发出积压八年的怒吼与狂喜。这泪水,冲刷着屈辱的烙印;这笑容,照亮了重生之门。纵使前路尚有内战的阴云翻涌,但华夏民族历经血火淬炼的魂魄,已如出鞘利剑,再难摧折!

 

硝烟渐散,百废待兴。会场画面流转,展现着另一场静默而壮阔的“归航”:远渡重洋的游子,冲破重重封锁毅然西归。钱功勋在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下巧妙周旋,最终怀抱火箭图纸踏上归程;郭功勋焚毁毕生研究手稿只为轻装穿越封锁线;邓功勋悄然别离梅国的优渥与妻儿,隐姓埋名走向戈壁风沙……他们如同散落天际的星辰,义无反顾地投向祖国母亲贫瘠而温暖的怀抱。没有聚光灯,只有黄沙、孤灯与算盘珠的噼啪声。他们以智慧为犁,青春作种,在贫瘠中耕耘出“两弹一星”的惊世春雷,为孱弱的新生国度筑起最硬的脊梁!

 

当屏幕定格于今日京南城巍峨的中山门、如练的长江大桥、巍然矗立的纪念馆,那位现代讲述者声音低沉而灼热:

 

> “我一遍遍诉说这些,只想告诉诸位——国家如巨舟行于怒海,唯赖信仰为锚,众志为帆!我不会说堂皇的辞令,但胸膛里这颗心,为我的国跳得滚烫!愿你们,无论身处何世何方,铭记这土地曾流淌的血泪与不屈的脊梁,从中汲取生的力量、勇的锋芒!记住,‘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今日山河无恙、灯火可亲,皆是无数无名骸骨,于深渊中一寸寸托举而起!他们不求青史留名,只为拂去母亲身上的百年尘垢与血痕,让她重绽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