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我没退休,你也不准
韦伯教授微微一愣,他转过身,看到白恩月时,一阵惊讶。
“……Aurora?!”
低沉的伦敦腔里带着明显的诧异,像一颗石子掉进深夜的湖面。
那声音像一把钥匙,瞬间拧开了白恩月记忆里的一扇门。
她抬眼,看见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霓虹的背景下,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领结是十年如一日的墨绿斜纹。
韦伯教授——她交换生时期的导师,也是第一个把她从“代码机器”拽进“人性与算法”这条窄路的人。
“真的是您。”
遇到自己曾经的恩师,白恩月的声音难掩激动,“我以为……您已经退休回维也纳了。”
老人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被岁月熨过的书页。
“退休?不,我只是把办公室从阿尔卑斯山脚,搬进了联合国的会议室。”
他抬手,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嘉宾证——【联合国Ai伦理高级顾问·klaus weber】。
白恩月指尖无意识地收紧。
三年前,剑桥的冬天冷得像被时间冻住。
凌晨四点的实验室,暖气永远差两度,她裹着羽绒服,在韦伯教授那台老旧的 pdp-11前调参。
老人站在她身后,声音低得像雪落——
“再跑一次,Aurora。误差超过 0.001,你就把整段伦理权重公式手抄三遍。”
她那时年轻气盛,觉得这是刁难。
直到第七次失败后,她抄到第三遍,忽然发现自己在公式里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
那一夜,她第一次意识到,Ai的每一条权重,都对应着人类的一根神经。
韦伯教授没夸她,只递来一杯冷掉的伯爵茶,说:
“机器可以犯错,但写权重的人不能。”
“我们必须为我们的任何一次选择、任何一条数据负责。”
那时候的日子算得上艰苦,韦伯教授并没有因为白恩月是自己忘年交的学生就降低标准,反倒是以近乎完美的标准来要求白恩月。
但在那一年里,白恩月真正地成长为一名学者,也为她之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刻,江城公馆顶楼的灯光落在老人银白的鬓角,像那年剑桥凌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