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朱祁钰:诸位,你们认为是否出兵帮助瓦剌统一内部?(第2页)


 周忱的话刚说完,武将队列中便响起一阵骚动。大同总兵郭登按捺不住,跨步出列:“周大人只算粮草账,不算安危账!末将驻守大同三年,深知瓦剌内乱之害——伪阿依娜为扩势力,常纵容部众劫掠边境,上月仅阳和口一带,便有十余户百姓被掳,牛羊被抢数百头!若不助真阿依娜平定内乱,待其站稳脚跟,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末将愿率军驰援,以最小代价助瓦剌统一,保边境百年安稳!”


 “郭将军勇则勇矣,却未免太过乐观!”内阁大学士陈循抚着花白的胡须,慢悠悠出列,“瓦剌各部向来桀骜不驯,真阿依娜虽有正统之名,却势单力薄——若我大明出兵相助,她却未能收服各部,我军岂不成了瓦剌内乱的‘帮凶’?届时不仅落人口实,更可能引火烧身,让鞑靼、甚至西域各部以为我大明欲染指漠北,反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此乃‘引狼入室’之险,臣请陛下三思!”


 “陈大人多虑了!”锦衣卫指挥使朱骧上前一步,玄色官服上的飞鱼纹格外醒目,“臣已命人探查瓦剌内情:真阿依娜在瓦剌部民中威望甚高,尤其是也先旧部,多愿归附;而伪阿依娜不过是靠诡计上位,麾下多是见利忘义之徒。只要我大明出兵相助,必能一鼓作气助真阿依娜平定叛乱。且臣已与漠北商队约定,若出兵,可借其道转运粮草,成本较官道减少三成——既解粮草之困,又无引火烧身之险,何乐而不为?”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于谦、郭登等武将及部分主张“强边”的文臣力主出兵,认为此乃安定北疆的绝佳时机;周忱、陈循等文臣则坚持以“休养生息”为重,担忧出兵损耗国力、引发外患。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声渐起,却都保持着朝堂礼仪的克制。


 朱祁钰端坐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始终未发一言。他看向汪皇后,见她微微颔首,眼中带着“陛下自有决断”的信任,心中更添了几分沉稳。他清楚,于谦的“扬国威”、周忱的“惜民力”、郭登的“保边境”、陈循的“防风险”,皆有道理——但帝王决策,从来不是取其一而舍其余,而是要在利弊之间找到最优解。


 待殿内争论稍缓,朱祁钰才缓缓开口:“众卿所言,皆有考量,朕心甚慰。但有几点,需再明辨。”他的目光扫过于谦,“于尚书说‘扬国威于漠北’,朕以为,国威不在出兵之多,而在‘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能以最小兵力助真阿依娜成事,方是上策。”


 接着,他看向周忱:“周尚书担忧粮草军饷,朱指挥使已提‘借商道转运’,此事可交户部与锦衣卫共同核查,若属实,粮草之困可解。但朕要强调,即便如此,也需严格核算成本,不得滥征民力——百姓是大明的根本,断不可因边事而苦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