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宝船沉银(第3页)

 

\"吾本寒儒,幸得机遇聚财。然战乱起,恐财招祸,故沉船于镜湖。后世若见此信,取财以赈灾,勿为私念。若有贪者,船沉湖心,永不得出。\"

 

萧寒江捏着信笺,指节发白:\"我娘就是被山贼逼死的,我本想取宝给她报仇...\"他突然扯下腰间的虎符,\"但这信说得对,财是祸根。\"

 

陆巧生摸着那些古籍,眼神发亮:\"这些书要是能重印,能让多少穷书生读书?\"他转头看向陈文远,\"你抄了那么多书,该让更多人看见。\"

 

陈文远望着舱外的湖水,想起书肆里那些没钱买书的孩子,想起昨日在破庙外挨饿的流民。他伸手碰了碰金锭,凉意透过指尖直窜心口:\"赈灾吧。\"

 

三人将财宝分作三份:金银珠宝装了十艘船,古籍字画装了五艘,粮食布匹装了二十艘。他们雇了上百个船工,连夜运往受灾的州县。船过之处,百姓跪在岸边,哭声震天。

 

最后一艘船出发时,陈文远站在湖边,望着\"万山号\"缓缓沉回湖底。月光洒在水面上,老槐树的影子摇晃着,像是在和他们告别。萧寒江拍了拍他的肩:\"兄弟,以后去哪?\"

 

\"去应天府,\"陈文远摸出怀里的《论语》抄本,\"我想开个义学,让没钱的孩子也能读书。\"

 

陆巧生从怀里掏出个小铜锤:\"我去苏州,帮人修农具。战乱后,庄稼人最缺的就是这个。\"

 

萧寒江抽出寒江剑,在空中划出道弧光:\"我去漠北,替那些被山贼害的百姓讨公道。\"

 

晨雾漫上来时,三人的身影渐渐模糊。湖面上飘来朵荷花,落在陈文远的脚边,花瓣上沾着露水,像极了沈万山信里的话:\"财者,人之欲也;善者,心之明也。\"

 

后来,镜湖边流传起个传说:每当月圆之夜,湖心小洲的老槐树下,会传来三个人的笑声。有人说那是沈万山的魂灵在笑,有人说那是三个寻宝人在笑。但没人知道,他们笑的不是金银,而是——

 

原来最珍贵的宝藏,从来不在湖底,而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