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枕中炊烟记

北宋仁宗年间,汴京城外三十里,有个叫王家村的小地方。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安宁。村里住着一位姓王的婆婆,大家都叫她王婆。王婆是个苦命人,年轻时守了寡,唯一的儿子又在几年前的一场急病中走了,如今孤身一人,守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日子过得清冷。

 

王婆年纪大了,身子骨也大不如前,最怕的就是冬天。每到寒风呼啸的夜晚,她那间四处漏风的屋子,就像个冰窖。她得自己生火取暖,可手脚不利索,常常是刚把柴火点着,一阵风从门缝钻进来,火苗就摇摇欲坠,得折腾半宿才能让屋里暖和起来。

 

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把整个村子都盖得严严实实。王婆蜷缩在冰冷的被窝里,听着窗外呜咽的风声,心里一阵阵地发酸。她想,要是能有个人,哪怕只是个孩子,能帮自己添把柴,看着火,该多好啊。

 

说来也怪,就在王婆这么想着的第二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晚上,王婆像往常一样,哆哆嗦嗦地起床,用火石点燃了灶膛里的柴火。火苗微弱,她守在旁边,不时添上一根细柴。折腾了小半个时辰,屋里总算有了一丝暖意。她累得不行,便回到床上,枕着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旧枕头,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枕头是她出嫁时娘家的陪嫁,蓝色的布面早已洗得发白,里面填的是不知哪年摘的柳絮,又软又轻。王婆从小枕到大,对它有感情,舍不得换。

 

半夜里,王婆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些冷,便睁开了眼。她朝灶台那边望去,借着窗棂透进的微弱月光,她看到,灶膛里的火不知何时又旺了起来,红彤彤的,把整个屋子都映得暖洋洋的。

 

更让她惊奇的是,在灶膛的上方,正袅袅升起一缕细细的炊烟。这炊烟不像平时那样散开,反而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着,在空中盘旋、凝聚。不一会儿,一个约莫三寸高的小小人影,就那么凭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