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啊?我们打法国?
在欧洲杯小组赛的夜晚,法国队4-1横扫荷兰的统治级表现仍在各大媒体头条闪耀,英格兰队虽然同样取胜,却完全无法撼动高卢雄鸡掀起的蓝色风暴。
《队报》的实时评论一针见血:“当罗伊跳着华尔兹过掉整条荷兰防线时,英格兰人还在用长传冲吊对付弱旅。这不是一个量级的表演。”
面对保加利亚,三狮军团火力全开——18岁的小将鲁尼独中两元,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中场大将兰帕德也贡献一球。
最终英格兰3-0完胜对手,用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胜宣告了自己的争冠决心。
2004年6月18日,欧洲杯小组赛第二轮结束后的清晨,法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几乎被同一个人占据。
《队报》用整版刊登了罗伊带球突破斯塔姆的瞬间,标题赫然写着:“新王当立!”。
巴黎街头,报亭前排起长队。
球迷们争相购买当天的体育报纸,咖啡店里人们传阅着《法国足球》杂志。
杂志内页的评论文章写道:“这个19岁的年轻人用两场比赛证明,他完全有能力接过齐达内的衣钵。”
电视里正在重播昨晚的比赛集锦。
解说员激动的声音从各家各户的窗户飘出:“看看这个进球!罗伊在荷兰防线中如入无人之境,斯塔姆和科库两大铁卫被他耍得团团转!”
法国队最近的表现让球迷和媒体议论纷纷,尤其是锋线上的两名主力。
罗伊和亨利。
罗伊状态火热,连续进球,成为球队的进攻核心,媒体和球迷都对他赞不绝口。
相比之下,亨利却陷入了进球荒,两场比赛颗粒无收,这让他成了记者们追问的焦点。
《队报》的专栏文章直接发问:“亨利怎么了?”
文章指出这位阿森纳神锋在场上显得犹豫不决,几次绝佳机会都选择了传球而非射门。
“曾经的冷血杀手如今似乎失去了射门靴。”
《巴黎人报》则质疑战术安排:“让亨利和罗伊同时首发就像把两头猎豹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他们跑位重叠,反而限制了彼此的发挥。”
该报建议桑蒂尼考虑轮换使用两人。
法国电视一台的解说员在直播中感叹:“看亨利踢球就像在欣赏一部慢放的电影。他的每个动作依然优雅,但那种一击致命的锐气不见了。”
不过也有媒体为亨利辩护。
《法国足球》撰文称:“别被进球数蒙蔽了双眼。看看他为罗伊拉开的空间,看看他回防的积极性。真正的巨星价值远不止于进球。”
除此之外,法国媒体还在热议一个关键问题:如果齐达内退役,该如何调整战术体系?
《队报》分析道:“罗伊的天赋注定要成为新核心,但亨利依然是世界级前锋。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们产生化学反应。”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摩纳哥的433体系,”一位前国脚在专栏中详细分析道,“让特雷泽盖作为中锋支点,亨利和罗伊分居左右两翼。齐达内则埋伏在三人身后担任前场自由人,就像罗伊、久利和罗滕在摩纳哥那样各司其职。”
“具体来说:特雷泽盖负责压制中卫和争抢第一落点;亨利利用经验在左路内切或下底;罗伊则在右路发挥他的爆发力。而齐达内,这位大师可以在三人制造出的空间里从容组织。”
“这样的配置既保留了我们的火力点,又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想象一下:当特雷泽盖吸引两名中卫时,齐达内面前将是一片开阔地,而亨利和罗伊随时准备接应他的妙传。”
“当然,这需要亨利适应边路角色,但以他的技术和意识完全不是问题。毕竟,当年在尤文图斯时,他就经常在边路活动。”
“但我们必须注意,罗伊不该被束缚在传统右边锋的位置。他需要像伪九号一样自由游走——时而拉边爆破,时而回撤串联,甚至可以直接冲击禁区。“
“当他在右路启动内切时,防守球员根本无从判断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是传中?是射门?还是突然变向走底线?这种不可预测性才是他最大的武器。”
“所以,433体系下,罗伊的站位应该更灵活。当亨利在左路持球时,罗伊可以斜插中路,与特雷泽盖形成双前锋;而当齐达内回撤组织时,罗伊又能迅速拉边,利用速度撕开防线。”
“这不是简单的边锋踢法,而是一种动态进攻体系——让罗伊成为真正的战术变量,而亨利和齐达内则负责掌控节奏。”
2004年6月18日,拉脱维亚0:3丹麦。
拉脱维亚首次参加欧洲杯,面对经验丰富的丹麦队,他们踢得有些紧张。
丹麦队开场就占据主动,第10分钟,托马森接队友传中头球破门,1-0领先。
拉脱维亚试图反击,但进攻组织不够流畅,很难威胁丹麦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