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从伦敦到马德里
在大部分的媒体采访过后,罗伊整理了一下衣领,走向球员通道。
工作人员递来一瓶矿泉水,他点头致谢,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更衣室的方向传来队友们的谈笑声,混合着淋浴间的水声。
他掏出手机,看到几条未读消息,正准备查看时,一位俱乐部新闻官快步走来,低声提醒他还有最后一家电视台的简短采访。
罗伊将手机放回口袋,轻轻呼出一口气,跟着新闻官向指定的采访区域走去。
天空体育女主持人吉尔-皮茨踩着高跟鞋款款走来,一袭贴身的深蓝色职业套装勾勒出曼妙曲线,内搭白色丝质衬衫,纽扣严谨地系到领口下方。
她将柔顺的金发整齐地别在耳后,手持话筒,面带职业微笑向罗伊走来。
“罗伊,这两场比赛你一个人就贡献了3个进球和1次助攻,直接参与了球队的全部进球。这是否说明现在的切尔西太过依赖你的个人发挥?俱乐部花重金把你带到斯坦福桥,给你英超顶薪,是不是就是希望你能成为球队的进攻核心,一个人扛起进球重任?”
“不,这恰恰证明了我们踢的是真正的团队足球。”
罗伊平静地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德罗巴是最顶级的前锋,但他愿意为我拉扯防线。兰帕德的传球永远精准,马克莱莱让后防稳如磐石。我的任务就是把机会转化成进球,仅此而已。把功劳都算给我,对全队的付出不公平。”
“当德罗巴为你做牺牲性跑动时,你是否有过愧疚感?毕竟他在马赛时可是场均0.6球的超级射手”
“不,这正是德罗巴的伟大之处。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终结,什么时候该为队友创造机会。我们之间从不需要愧疚.如果他跑位,我也会毫不犹豫传给他。真正的射手都明白,赢球比个人数据重要得多。”
“穆里尼奥教练似乎特别信任你处理关键球的权利这是否意味着更衣室里已经确立了以你为核心的等级制度?”
“不,从来没有这些所谓的等级。如果按这个逻辑,场上只有切赫能用手碰球,难道门将就是特权阶级吗?我们十一个人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我的分工是把该死的球送进球网,就这么简单。”
“《队报》说你和齐达内私下讨论过法国队10号球衣的传承他是否暗示过你何时接替他的位置?”
“《队报》说过吗?我一直穿着11号球衣,穿着它打进了很多重要进球。现在我很享受这个号码,暂时没想过要换其他球衣。”
26岁的吉尔-皮茨饶有意味地看着罗伊,这个19岁的法国少年回答问题滴水不漏,像个老狐狸般缜密,丝毫不露破绽。
她决定来点更劲爆的话题,在英国体育记者看来,新闻伦理永远排在头条流量之后。
“既然战术问题这么无聊.那我们聊聊更私人的话题?”
手指轻轻敲击着采访提纲最后一页,那里藏着几个没报备过的问题。
她说完后,手指轻轻划过话筒线,眼神直直地看着罗伊。
“我有权保持沉默。”
“作为英超顶薪球员,你如何排解这种必须场场carry的压力?会像某些球星那样需要.特殊的方式来放松吗?”
她指尖绕着发梢,意有所指地拖长了尾音。
“比如.”
“深夜去某些会员制酒吧?或者.找些私人理疗师?”
“或者.在摩纳哥租游艇开派对?又或者.像某位巴西前辈那样,比赛前夜还要‘热身’到凌晨三点?”
罗伊突然笑出声:“但我其实没什么压力需要排解.我一直很放松,纯粹享受足球。倒是你好像对这些‘排解方式’很熟悉?”
他微微歪头,“不如你告诉我,是谁需要靠这些来减压?”
吉尔-皮茨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但很快恢复职业微笑:“我只是好奇顶级球员的生活方式.”
她轻咬下唇,话锋一转,“十九岁就背负整支球队的期望是什么感受?你会感到孤独吗?这种孤独感会让你更渴望得到某人的理解吗?”
罗伊深吸一口气,心说是的是的,那种被称作“血之哀”的孤独感又在隐隐发作了。
“我有母亲.”
吉尔-皮茨眨了眨眼,似乎没完全理解他的回答,但仍保持微笑:
“那么.有兴趣接受我的个人专访吗?没有提纲,没有限制,就我们两个人,聊聊足球之外的故事?”
返回伦敦途中。
罗伊想叫麦孔和阿比达尔打牌,却犹豫该再喊谁。
车里大半队友都在睡觉或盯着车载电视。
马克莱莱和加拉那几个法国人自从“欧冠宣言”后就和他有些疏远。
他瞥了眼前排假寐的马克莱莱,心里盘算着。
他需要的不是低头和解,而是让这帮老油条明白:更衣室的话语权,迟早得跟着场上表现走。
罗伊冲前排喊了声:“布里奇,来打牌吗?”
布里奇摘下耳机,懒洋洋地回头:“行啊,玩什么?”
夜色中,大巴驶向伦敦。
英超第二轮战况激烈:南安普顿3比2险胜布莱克本,利物浦2比1力克曼城,切尔西客场2比0轻取伯明翰,查尔顿2比1击败朴茨茅斯,热刺客场1比0小胜纽卡,埃弗顿3比1逆转水晶宫,富勒姆2比0完胜博尔顿,曼联2比1艰难战胜诺维奇,维拉与西布朗1比1握手言和。
最疯狂的当属阿森纳主场5-3逆转米堡,追平诺丁汉森林保持25年的英格兰顶级联赛42场不败纪录,海布里球迷见证进球盛宴。
温格执教8年打造的枪手王朝已获3次英超冠军,但他更渴望冲击欧冠。
赛前英超联盟为阿森纳颁发纯金迷你奖杯,表彰其上赛季不败战绩。
温格称这一成就“在现代足球中堪称奇迹”,同时强调球队仍需提升,年轻球员法布雷加斯等人的成长让他看到更多可能。
之后教授特别称赞了球队的头号射手亨利,他表示:“我必须说,亨利依然是英超最出色的球员。他在前两轮比赛中贡献了1个进球和3次助攻,而罗伊则交出了3球1助攻的成绩单英超最佳球员的竞争从赛季一开始就非常激烈,这种竞争将会持续整个赛季。”
法国人透露已启动续约谈判,誓言带领枪手冲击更高目标。
下周三若对布莱克本保持不败,他们将创造43场的新纪录。
英超两轮战罢,阿森纳与切尔西同积6分领跑,枪手凭借9个进球5个净胜球占据榜首,蓝军则以零失球紧随其后。
2004年8月22日,罗伊接到女友莱蒂西亚的电话。
她情绪激动地质问几天前《太阳报》那篇题为《蓝军狂欢夜!新援罗伊豪掷千金包场Chinawhite,众将携辣妹狂欢至凌晨》的报道是怎么回事。
电话里,莱蒂西亚要求罗伊解释清楚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听着宝贝,那全是狗屁!我们全队就去吃了顿饭,都是英格兰人喝的夜店里难免有些女人.不是吗?这世界上他妈的除了一半男人就是一半女人.我凌晨回家睡觉的,这你是知道的,你早上可没让我睡好.”
罗伊费尽口舌解释清楚,最后答应给她买那条格拉夫黄钻吊坠,才总算让莱蒂西亚消了气。
“那你前两天回巴黎踢比赛为什么不能找我?连个电话都不打?你还和埃弗拉去飙车.天呐,你宁愿去和他开快车被媒体报道也没有来见我.”
“你也知道克莱枫丹集训的规矩赛前不能见面,赛后又要连夜赶回伦敦。埃弗拉那阵子状态差,我总得陪兄弟散散心不是不想见你,是真抽不开身.再说我们也没时间亲热。”
“罗伊.我们之间就只剩下这个了吗?”
莱蒂西亚的话让罗伊一时语塞,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在心里嘀咕着“你明明也没少要”,最终只是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把手机换到另一只耳边。
罗伊意识到自己或许该重新思考感情。
前任总因他球星身份缺乏安全感而退缩,现任却过度掌控欲爆棚。
两段关系让他明白,要么找个能从容应对聚光灯的伴侣,要么就暂时保持单身。
从心理学角度看,罗伊的困扰反映了亲密关系中的经典依恋模式冲突。
他作为相对稳定的安全型依恋个体(能平衡亲密与独立),却接连遇到焦虑型(莱蒂西亚的过度索求)和回避型(杜晨-科洛斯的疏离退缩)伴侣。
频繁的舆论曝光、异地赛程客观上会触发焦虑型伴侣的“被抛弃恐惧”,而回避型伴侣则更早因压力选择退出。
莱蒂西亚通过查岗、索要礼物等“抗议行为”寻求安全感,而罗伊的每次妥协都在无意中强化她的焦虑循环。
“只要闹就能得到关注”成了这段关系的潜规则。
到头来,这两个女人其实都在乎他。
莱蒂西亚越闹越凶是怕失去,杜晨跑得干脆也是怕受伤。
夹在中间的罗伊这才回过味来:自己就像块夹心饼干,被两种极端的爱压得喘不过气。
别以为名利场里那些球星、模特之间只有利益交换和肉体关系。
说到底,人都是需要情感寄托的。
越是站在高处的人,往往越渴望真心。
“莱蒂,我明白.镁光灯再亮,照着的也是会疼会累的普通人。你当我进球后第一个看观众席是在找谁?但咱们得换个方式下次直接发短信说想我,别让狗仔队比我先知道你生气了行吗?”
他轻声细语地说着安慰的话,眼神却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看不出任何温度。
罗伊越和这个世界接触越会尝到挫败的滋味,球场上他能用脚颠着整个世界玩,可更衣室里的暗流、女人忽冷忽热的心思、赞助合同里密密麻麻的条款,哪样都不听他指挥。
就算是个人经理克莱尔、经纪人门德斯、助理希斯伦没有一个人是他真正信任的,他一辈子都做不到。
他这种野心勃勃的人,偶尔也会觉得2002-2003的摩纳哥那半个赛季.是他最单纯的享受足球的时候。
8月23日傍晚,结束训练后的罗伊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向停车场。
远远就看见玛丽娜-格拉诺夫斯卡娅站在一辆黑色轿车旁,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站姿笔直得像根标枪。
“罗伊先生,”她微微欠身,声音比上次见面时柔和了些,“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
说着已经拉开了后座车门,动作恭敬得像在给国王引路。
玛丽娜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烫金请柬。
“阿布拉莫维奇先生希望您能赏光。”
她指尖点了点请柬上凸起的飞机浮雕:“10月24日首航,从伦敦到莫斯科.正巧是阿布拉莫维奇先生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