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巧言善辩夺掌权(第2页)
她句句不离“嫡长女”、“母亲苏氏”、“侯府体面”、“父亲官声”,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敲打在凤远山和赵老夫人最敏感的地方!尤其是提到“官声”和“体面”,让刚刚经历祠堂风波的凤远山心头一紧。
“再者,”凤清歌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继续道,“柳氏管家多年,账目混乱,克扣份例,纵容刁奴,已是府中积弊。女儿在清秋阁时,深受其害,亦亲见诸多下人之苦。若再交由不熟悉大房情弊之人接手,恐难梳理积疴,反生祸端。女儿愿毛遂自荐,暂代大房管事之职,一则,可借机学习,不负嫡女之责;二则,可亲自整顿,肃清柳氏余毒,还大房一个清明!”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有大义名分(嫡长女、承母志),又有现实考量(熟悉积弊、避免混乱),更将整顿内务拔高到维护侯府声誉和凤远山官声的高度!堵死了赵老夫人以“年幼无知”为借口的反对,也戳中了凤远山怕再生事端、影响仕途的软肋!
林氏适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分量:“侯爷,老夫人,清歌所言,不无道理。她虽是姑娘家,但心性沉稳,聪慧过人,此次能揭穿柳氏阴谋,足见其智。由她暂管大房,熟悉内务,肃清积弊,确是最稳妥之法。妾身虽在三房,亦可从旁协助一二,确保过渡平稳。总好过仓促交予他人,再闹出风波,于侯府名声不利啊。”
林氏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她点明了凤清歌的能力,强调了“稳妥”和“避免风波”,再次强化了对“侯府名声”的维护。
凤远山沉默了。他审视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般的女儿。她的话,句句在理,无懈可击。将大房交给她,虽然惊世骇俗,但眼下似乎确实是……最不坏的选择?至少,她是大房的人,不至于胳膊肘往外拐。而且,有林氏这个精明的商贾之女“协助”,或许真能理清柳氏留下的烂摊子?
赵老夫人脸色变幻,看着凤清歌那双沉静却坚定的眼睛,又看看凤远山明显动摇的神色,最终颓然地闭上了眼睛,捻着佛珠的手微微颤抖,却不再出言反对。
“既如此……”凤远山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大房内务,就暂由清歌代管。林氏,你多费心,从旁协助指点。清歌,你需谨记,管家理事,非同儿戏,当以侯府声誉为重,若有差池,为父定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