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问道三星洞?艺成归山惹祸端(第2页)

 

原来神仙近在咫尺!美猴王闻言,喜得抓耳挠腮,对着樵夫连连作揖:“多谢老哥!多谢老哥指路之恩!”话音未落,它已化作一道金影,迫不及待地沿着樵夫所指的小径,朝着灵台方寸山深处疾奔而去!

 

行不过七八里,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排戟,万仞开屏,奇花瑞草遍地,修竹乔松常青。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真个是灵福之地!在那清幽绝伦的深谷之中,果然矗立着一座洞府!

 

洞门紧闭,静悄悄的,仿佛隔绝了尘世。洞门旁崖壁上,龙飞凤舞地刻着十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笔意圆融,暗藏道韵,望之令人心神宁静。洞门虽闭,却隐隐有玄妙的道韵与清雅的檀香透出。

 

美猴王心中激动万分,却不敢造次。它整了整身上那身早已破烂不堪的“行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气血,走到洞门前的一块巨大青石旁,学着人类的样子,端端正正地盘膝坐下。它收敛起所有的跳脱与野性,赤金双瞳中只剩下最纯粹的虔诚与渴望,如同最虔诚的信徒,静静守候着仙缘开启。

 

这一坐,便是三天三夜。它如同石雕般一动不动,任凭山风拂过金毛,任凭露水打湿衣衫。饿了便采食旁边树上的松子,渴了便饮几口石缝渗出的清泉,目光始终未曾离开那紧闭的洞门。

 

终于,在第三日的清晨,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洒在“斜月三星洞”五个大字上时——

 

“吱呀…”

 

一声轻响,那厚重的洞门,缓缓向内打开了。

 

一名仙童从洞内走出。这童子约莫八九岁年纪,头挽双髻,身穿一尘不染的月白道袍,面容清秀,眼神灵动,周身清气缭绕,一派仙风道骨。他目光落在青石上打坐的美猴王身上,眼中并无半分惊讶,仿佛早已知道门外有客。

 

童子打了个稽首,声音清脆如泉:“这位道友,我家师父方才在榻上入定,忽觉洞外金光瑞气冲霄,料定是有修行之士来访,特命我出来开门相迎。师父正在瑶台之上讲道,请随我来吧。”

 

美猴王闻言,心中狂喜,连忙起身,学着童子的样子,笨拙地回了个稽首礼,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有劳仙童!有劳仙童引路!”

 

它跟在童子身后,小心翼翼地踏入洞门。门内景象,更是令它震撼!

 

洞府之内,竟是一片广袤的洞天世界!穹顶高远,有日月星辰虚影流转,洒下柔和清辉。地面铺着温润的玉石,纤尘不染。奇花异草遍地,瑶草琼芝丛生,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的氤氲雾气,吸一口便觉神清气爽,百骸通泰。远处仙鹤翔舞,灵鹿漫步,一派祥和。洞府深处,隐约可见一座高台,祥云缭绕,瑞霭纷披,阵阵玄妙莫测、直指大道的讲经声正从那里传来,令人闻之心神澄澈。

 

童子引着美猴王,穿过重重仙景,来到那高台之下。只见高台之上,端坐着一位老仙。这老仙生得: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正是那隐居于此的西方教大能,准提圣人之善尸化身——须菩提祖师!他身披素色八卦道袍,手持拂尘,鹤发童颜,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飘洒胸前,周身无丝毫烟火气,唯有一股圆融无碍、深邃如海的道韵弥漫开来。那双眼睛,开阖之间,仿佛蕴含了宇宙生灭、大道轮转的至理,平静地注视着下方跪拜的美猴王。

 

美猴王被这目光一照,只觉浑身通透,仿佛所有心思都被看穿。它再无半分犹豫,扑通跪倒,以头触地,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师父!师父!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远涉重洋,历尽艰辛,只为拜在师父门下,求一个长生不老之方!万望师父垂怜,收下弟子吧!”

 

菩提祖师看着台下这天生地养、灵光四溢却又野性难驯的石猴,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与了然。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大道纶音,清晰地传入美猴王耳中,也传入台下侍立的诸多弟子心中:

 

“你是何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不迟。”

 

美猴王连忙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它记起樵夫和卖饼老妇的称呼,又补充道:“弟子无父无母,也无姓名。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某日天崩地裂,弟子便从石中崩出来了。”

 

祖师闻言,眼中慧光微闪,捻须而笑:“哦?原来是个天地生成的精灵。既无父母,也无姓名…看你像个猢狲,猢狲…狲字去了兽旁,便是个‘孙’字。便赐你姓‘孙’,可好?”

 
“孙?好!好!俺有姓了!俺姓孙了!”美猴王喜得抓耳挠腮。

 

祖师又道:“我门中有十二字分派起名,到你正当第十辈之小徒矣。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一个‘悟’字。便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如何?”

 

“孙悟空?孙悟空!”美猴王——不,此刻起,它已是孙悟空了——反复念着这个名字,只觉得无比顺口,更有一股冥冥中的契合感,仿佛这名字本就属于它!它激动得在台下连连翻了好几个跟头,才又跪伏在地,大声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孙悟空也!多谢师父赐名!多谢师父!”

 

至此,灵明石猴孙悟空,终于正式拜入了菩提祖师门下,成了这斜月三星洞中一名记名弟子。

 

洞中无岁月,寒暑不知年。孙悟空既得了姓名,安顿下来,每日里除了听祖师讲些大道玄机、道德真言,便是随着众师兄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讲道之余,祖师常登坛开讲,阐述三乘妙法。孙悟空天性聪颖,一点就透,祖师所讲,无论多么玄奥,他都能心领神会,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然而,他那颗心,始终牢牢系在一个地方——长生之术!

 

这一日,祖师开讲大道,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讲到妙处,众弟子听得如痴如醉。孙悟空却再也按捺不住,在座位上抓耳挠腮,扭来扭去,终于忍不住从蒲团上一跃而起,窜到祖师法座前,扑通跪倒,连连叩首:

 

“师父!师父!您讲的这些大道玄微,固然妙不可言!可弟子是个实诚人,就只想知道,这些法门中,可有一门能教俺老孙躲过那三灾利害,得个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的真本事?”

 

菩提祖师端坐云床,闻言,手中拂尘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一切的了然,脸上却故意显出不悦之色。他双目微睁,精光四射,呵斥道:“你这猢狲!我开讲大道,乃是直指本源,明心见性之途!你倒好,不学根源,只问长生!世间岂有不修心性,不悟大道,便能长生之理?如此浮躁功利,难成正果!下去!”

 

祖师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重锤敲在孙悟空心头。他不敢再言,只得讪讪地退回座位,抓耳挠腮,心痒难挠。然而,祖师这番看似斥责的话语,却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他心田。他开始在听讲之余,更多地去思考祖师话语中蕴含的深意,去体悟那看似飘渺的“大道”与“根源”。

 

又过了些时日。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开讲大道。孙悟空在台下听得入神,手舞足蹈,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祖师慧眼如炬,早已将他那点心思看得通透。待讲罢一段,祖师目光落在孙悟空身上,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蕴含深意:

 

“悟空,你近前听讲。你既诚心向道,我今日便传你些防身之术,以应三灾,可愿学否?”

 

孙悟空一听“防身”、“应三灾”,顿时精神百倍,一个筋斗翻到祖师座前,纳头便拜:“愿意!愿意!师父教什么,弟子便学什么!”

 

祖师道:“我门中有‘术’、‘流’、‘静’、‘动’四门道法,皆有奥妙。术字门中,乃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中,乃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中,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此四门,你想学哪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