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芳华苑诏?波月赎罪碑(第2页)

 

争论如沸水翻腾。玉帝高居御座,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腰间玉带,目光却穿透殿顶祥云,仿佛看到了子母河畔那满城素缟、哭声震天的景象。最终,他转向一直沉默端坐的莲台。

 

“世尊之意若何?”

 

如来缓缓睁眼,眸中似有三千世界生灭流转。他望向观音,又望向那卷水痕书帛,最终合掌轻叹:“佛门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女王放下的是举国女子轮回的执念,拾起的却是护持苍生的大愿。此心光明,何须拘泥仙凡之限?” 他声音浑厚,带着抚平万物的力量,“玉帝陛下,老衲以为,情若为舟筏,渡己渡人,登临彼岸,何尝不是正果?”

 

玉帝眼中最后一丝犹疑散去。他提起御笔,蘸满金墨,在那水痕素帛的空白处,与如来的佛印并排,郑重批下御敕:


“天道贵生,至情近道。凡尘女子,能以真心护持一方水土生灵者,其精魂赤诚,不拘仙凡之隔,皆可入西王母‘芳华苑’中,受琼花玉露滋养,待机缘清净,再论归处。钦此!”

 

---

 

圣旨化作一道七彩霞光,裹着那卷素帛,飞落女儿国王城。

 

举国缟素,哭声震野。当霞光散去,圣旨内容被祭司泣声宣读,那满城悲声竟渐渐化作一种难以言喻的呜咽与释然交织的声浪。白发老妪抱着年幼的孙女,指着云端喃喃:“听见没?女王…女王给咱们挣了块天上的花园子…” 小女孩懵懂仰望:“那天上的花,比咱女儿河边的,更好看不?”

 

子母河畔,一座崭新的八角亭悄然立起。亭无雕饰,质朴无华,唯有一块乌木匾额悬于檐下,上书三个清隽大字——“望仙亭”。常有劳作归来的妇人、白发苍苍的老妪,独自或相携来到亭中,对着西昆仑的方向,久久凝望。她们并不跪拜,只是静静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抚过亭柱,对着流云晚霞,低声絮语,仿佛在与那位远在芳华苑中的故国女王,诉说河畔新开的花,城中新生的娃,还有那永远流淌不息的子母河水。

 

“女王啊…天上的花,香不香?” 风过亭檐,捎走了细语,也捎走了凡尘对天界最温柔的一缕挂牵。

 

---

 

天庭的波澜尚未完全平息,另一处尘封的往事,也因无天之劫的淬炼而被重新擦亮。

 

南瞻部洲,碗子山波月洞。此地曾因一段仙凡孽缘而闻名遐迩,如今却显得格外沉寂。洞口古松下,新立起一块丈许高的墨玉巨碑。碑身无蟠龙,无祥云,只有顶端以遒劲笔力凿刻着三个触目惊心的大字——“赎罪碑”。

 

碑前,一道身影默然伫立。正是奎木狼。曾经威风凛凛的二十八宿星君,此刻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布袍,右臂衣袖空空荡荡,在风中飘荡。无天攻南天门时,他化身巨狼真身,率星宿兄弟死战不退,硬生生用这右臂为代价,挡下了魔罗主力一击,护住了天门摇摇欲坠的阵枢。天庭敕封的嘉奖金旨还在怀中,他却自请卸去一切仙职。

 

墨玉碑面上,密密麻麻刻满的不是赫赫战功,而是一个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名字:王家庄李二牛、黑风坳赵樵夫、流沙集孙货郎…皆是当年他思凡下界,化身黄袍怪占据此山为妖王时,或因冲突、或因波及、或因他放纵手下小妖而殒命的凡人姓名!每个名字都刻得极深,仿佛要嵌入这山石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