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布袋遗世?笑痕永存
雪窦山的桃花落了,繁盛归于尘土,唯余枝头累累青果。契此——或者说,世人口中的布袋和尚,弥勒菩萨的化身——在奉化的山水间盘桓数日,那圆融的身影似乎更深地融入了这片他降生又归来的土地。山风依旧拂过他袒露的肚腹,靛蓝布袋依旧在肩头晃荡,脸上的笑容也依旧温厚如初。然而,一种难以言喻的圆满与寂静,如同秋日澄澈的湖面,悄然笼罩在他周身。
月圆之夜,清辉如练。银盘似的满月高悬于雪窦山巅,将山谷、溪流、松林都镀上了一层流动的水银。山脚下,听闻和尚仍在的百姓们,带着白日劳作后的倦意与莫名的亲近,三三两两聚拢而来。他们仰头望去,只见后山一方平坦如砥的磐石上,契此正盘膝而坐。月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他身上,袒露的胸膛泛着温润的光泽,靛蓝的布袋安静地倚在身侧。他仰面沐着月华,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透彻而安宁的笑意,仿佛与这天地清辉已融为一体。
“今夜月色真好,” 契此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山下每一个仰望着他的百姓耳中,如同溪水滑过卵石,带着奇异的安抚,“老契…也该走了。”
“走?!” 人群中嗡地一声炸开,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惊愕、不舍、恐慌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哭泣声率先从一个妇人喉中溢出:“和尚!您不能走啊!您走了,我们可怎么办?” 随即,哀求声、挽留声汇成一片悲切的浪潮,在山谷间回荡,冲击着清冷的月光。“菩萨留下吧!”“求您再护佑我们几年!”“您走了,这世道…”
契此端坐磐石之上,望着山下那片在月光中攒动、悲泣的身影,脸上的笑容依旧温煦,只是那笑意深处,沉淀着看透生灭的慈悲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寂寥。他缓缓摇头,那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与决绝。月光下,他伸出那只无数次掏出米粮、泥偶、破镜子的胖手,探向身侧的靛蓝布袋。
这一次,他掏出的既非救命的粮食,亦非点化的器物。而是一面边缘磨得光滑、镜面却异常澄澈的普通铜镜。他将铜镜举起,镜面迎着皎洁的月光,反射出清冷而明亮的光华,如同捧起一轮小小的月亮。
“莫哭,莫慌。” 契此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压下了悲声,“你们看,” 他手中的铜镜缓缓移动,镜面扫过山下那一张张因悲泣而扭曲、因挽留而惶惑、因不舍而哀伤的脸庞。月光如水,镜光如练,每一张被镜光照过的脸孔,都无比清晰地映现在那小小的圆镜之中——皱纹里的愁苦,泪痕中的绝望,希冀中的迷茫,都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