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移民潮起?月球火星建家园

月球·静海基地,“广寒宫”穹顶

没有风,没有声音,连尘埃的飘落都带着一种凝滞的迟缓。基地外,是永恒的、令人心悸的漆黑,以及被这漆黑衬托得无比惨白、荒凉、死寂的月表。巨大的环形山如同上古巨兽的累累骸骨,无声地诉说着亿万年的冰冷。

基地内,惨白的全光谱模拟灯管将“广寒宫”穹顶下的一切照得纤毫毕现,也照得毫无生气。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单调恒定的嗡鸣,像一只永不知疲倦的金属蜂。这里是人类在月球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家园,一个巨大的、由高强度合金骨架和透明复合聚合物穹顶构成的半封闭空间。穹顶之下,是排列整齐的模块化生活舱、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设备、以及一条条规划得如同刻尺般笔直的通道。核聚变反应堆——那被称为“后羿之心”的庞然大物,就深埋在基地最底层的岩层之中,为这片人造绿洲提供着不竭的能源。

然而,能源的充沛无法驱散另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低重力——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这感觉如同踩在永远无法踩实的厚厚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令人心慌的轻飘。更可怕的是它对身体无声的侵蚀。移民们,无论男女,脸色都透着一种病态的苍白,眼睑下方沉淀着浓重的青影,那是骨髓造血功能在低重力下被抑制的结果。肌肉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流失,骨骼里的钙质如同沙漏中的细沙,正一点一点地流逝,留下日益疏松的空洞。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听到身体内部细微的哀鸣。

陈博士,静海基地的首席医疗官,此刻正站在“广寒宫”中心医疗区的隔离观察窗外。他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身形却有些佝偻,长期低重力环境让他的脊椎承受着额外的负担。他透过厚厚的观察窗,看着里面病床上那个年轻的生命。

那是第一批移民中的佼佼者,代号“探路者-07”的年轻工程师,一个曾经在模拟训练中打破所有记录的精英。此刻,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连着各种监测管线,皮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蜡黄色,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膛的起伏。床边悬浮的医疗光屏上,代表骨密度和血细胞生成的曲线,如同坠崖般断断续续地下滑。

“还是……不行吗?”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在陈博士身后响起。是基地指挥官雷诺,一个前太空军上校。他脸上的沟壑比一个月前更深了,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焦虑。

陈博士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在病房里,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低重力性骨髓抑制综合症,加上长期暴露在月表巡视累积的次级辐射伤害……‘后羿之心’的防护罩能挡住大部分致命射线,但那些无孔不入的次级粒子流……”他停顿了一下,艰难地吐出结论,“他的造血系统……正在崩溃。”

雷诺的拳头猛地砸在冰冷的合金窗框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该死的!他昨天还在外面抢修三号钻探臂!他妈的能源富余有什么用!连人都保不住!”他额角的青筋因愤怒和无力而凸起,“‘诺亚’号上那帮该死的官僚!他们只关心方舟能不能飞得更远!谁管我们这些拓荒者是不是在一点点变成废人!”

陈博士终于缓缓转过身,脸上是医者见惯生死的麻木,但眼底深处却翻涌着更深沉的悲哀。“指挥官,这不是个例。‘广寒宫’里,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居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质流失和造血功能异常。我们注射的合成促红素、骨生长因子……只是杯水车薪,延缓,无法逆转。这里……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身体,在抗议。”他指着窗外那片死寂的、灰白的月壤,“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我们是闯入者,是异类。”

雷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巨大的环形山轮廓在死寂的背景下如同怪兽的獠牙。他沉默着,胸膛剧烈起伏,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的、被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叹息。能源的光芒再盛,也照不亮这具肉身在异乡缓慢凋零的阴影。穹顶之下,是生存;穹顶之外,是无声的谋杀。

---

火星·乌托邦平原,“新家园”穹顶

如果说月球是冰冷的死寂,那么火星就是一片躁动的、充满敌意的锈红地狱。

“新家园”穹顶外,一场突如其来的尘暴正在肆虐。不再是地球记忆中裹挟着沙土的狂风,而是遮天蔽日的、由极其细碎且边缘锋利的氧化铁粉尘组成的致命红雾。这些尘埃带电,如同亿万把微小的、高速旋转的玻璃刀片,疯狂地切割、拍打着穹顶坚韧的复合聚合物外壳。整个穹顶都在高频震颤,发出一种令人牙酸的、连绵不绝的“沙沙沙”声,仿佛有亿万只饥饿的赤红铁蚁正在啃噬着这层脆弱的人造天空。

穹顶内部,警报的红光间歇性地闪烁,将原本就靠人工光源维持的室内染上一层不祥的血色。空气净化系统超负荷运转的轰鸣声被淹没在尘暴的喧嚣之下。气压表在轻微但持续地波动,每一次指针的跳动都牵动着基地内每一个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