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障不臣土好吃嘴群主

第216章 罗刹劫(第3页)

 那里汇聚的,不仅仅是颜料,似乎还有一种…活物般的、阴冷恶毒的气息在盘旋!

 那似乎是,荀灌娘全身气机的核心,也是…一个巨大的、致命的破绽!

 如果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阿檀!背后!衣领下!绣心!”

 拓跋月用尽全身力气尖叫,尽管她知道慕容昭听不见。

 或许是姐妹间的心有灵犀,或许是慕容昭本身就感受到了,那股异常的气息。

 就在荀灌娘,再次旋身刺来时,慕容昭没有完全格挡。

 而是拼着左肩,被毒簪尖划破,身体以一个极其别扭的姿势扭转。

 右手最长的一根金针,凝聚了她全部的医术修为和气力。

 如同闪电般,精准无比地刺向了,荀灌娘后颈罗刹绣像的“心口”位置!

 “噗嗤!”金针入肉!

 “呃啊——!”荀灌娘发出一声,凄厉无比的惨叫,仿佛真的被刺穿了心脏一般!

 全身猛地一僵,所有动作瞬间停滞,手中的毒簪,当啷落地。

 她难以置信地回头,看着慕容昭,眼神中充满了极致的痛苦、震惊。

 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扭曲的解脱?

 那根金针并未刺得很深,但位置极其刁钻。

 正好刺中了绣纹下,她埋藏的一个秘密。

 那是一个用特殊药物,和自身精血喂养的,“同心蛊”的子蛊!

 此蛊与她性命交修,能极大增强,她的感知和反应。

 也是她操控复杂音波的核心依仗,但一旦被破,反噬极其严重!

 剧痛和反噬,瞬间席卷全身,荀灌娘哇地喷出一口黑血,身体软软地向后倒去。

 慕容昭也因肩头中毒和用力过猛,踉跄后退,跌坐在地。

 急忙运针,封住自己左肩的穴道,阻止毒素蔓延。

 那架“无相琴”,失去了主人的操控,发簪的振动,渐渐停止。

 那笼罩黄河的恐怖魔音,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只剩下黄河波涛依旧呜咽。

 两岸无数人,从魔音中解脱出来后,茫然、虚弱、后怕的喘息和呻吟。

 魔音停止,北岸冉闵见状,毫不犹豫,立刻下令全军强渡!

 战鼓再次擂响,浩大的渡河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第四幕:青丝凝血,铁柱铭殇

 河心礁石上的魔音,消散后不久,天色终于放亮,但被战火硝烟笼罩。

 劫后的礁石一片狼藉,“无相琴”歪倒在一旁,发簪散落。

 荀灌娘倒在慕容昭不远处,气息微弱,面如金纸。

 后颈处的罗刹绣像,仿佛失去了色彩,变得黯淡。

 慕容昭肩头伤口,流出的血已是乌黑色,她正艰难地为自己,施针逼毒。

 慕容昭忍着剧痛和眩晕,爬到荀灌娘身边。

 作为医者,她无法见死不救,哪怕对方刚刚还想杀她。

 她检查荀灌娘的伤势,发现那同心蛊的反噬极其霸道,正在疯狂吞噬她的生机。

 “为什么…要做到这一步…”慕容昭看着这张,年轻却布满狰狞绣纹的脸。

 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无尽的悲凉。

 她取出解毒和护住心脉的药丸,想喂给荀灌娘。

 荀灌娘艰难地睁开眼,眼神涣散,却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声音细若游丝。

 “救…我?呵呵…没用…了…蛊死…主亡…这是…罗刹的…归宿…”

 她艰难地,转动眼珠,看向两岸。

 冉魏的大军,已经开始大规模渡河,船帆如云,杀声震天。

 东晋那边也在匆忙调整,箭矢开始倾泻,新的血战已经开始。

 她的阻止,似乎只是延迟了片刻,并未能改变任何结局。

 两行清泪,混合着血污,从她眼角滑落。

 冲淡了那狰狞的绣纹,露出底下原本清秀的皮肤底色。

 “看…到了吧…没用的…这世道…只会…吞掉…所有人…”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气息越来越弱。

 突然,她用尽最后力气,抬起颤抖的手。

 猛地拔下了自己头上,唯一一根朴素的、没有任何装饰的木簪。

 那似乎是她仅存的、属于“荀灌娘”而不是“罗刹”的东西。

 簪尖上,还带着她,方才吐出的黑血。

 她将那木簪,颤巍巍地、却又无比坚定地,递向慕容昭。

 “黄河…不会…永远…被阻挡…,但这根…簪子…沾了…我的…血…”

 “把它…插在…这里…,告诉…后来人…曾有…痴人…妄图…以音…止杀…”

 “告诉…他们…乱世…之中…女子…之殇…”

 她的手猛地垂落,气息断绝。

 那双曾经狠戾、最终只剩下,无尽悲哀的眼睛,永远地失去了神采。

 慕容昭呆呆地,接过那根染血的木簪,只觉得有千钧之重。

 岸边的厮杀声、惨叫声、波涛声再次涌入她刚刚冲开穴道的耳中,显得格外刺耳。

 她看着手中普通的木簪,又看看脚下奔腾不息的、再次被鲜血染红的黄河水。

 她沉默了许久,然后站起身,走到礁石边缘。

 运起内力,将手中那根染血的木簪,狠狠地插进了,坚硬的礁石裂缝之中!

 木簪入石三分,兀自微微颤动。

 接着,她又从药囊中,掏出一些特殊的药粉。

 混合着荀灌娘和自己伤口流出的血,涂抹在木簪周围的礁石上。

 做完这一切,她最后看了一眼,荀灌娘的遗体,转身跃上来接应的小舟。

 在她身后,那根普通的木簪,奇迹般地出现了变化。

 在药粉和鲜血的作用下,竟仿佛活了过来。

 表面迅速变得黝黑发亮,质地也变得如同生铁!

 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下生长,“长”入了礁石深处,向上微微隆起。

 最终化作了一根,高约三尺、黝黑冰冷、顶端残留着一点,暗红血迹的铁柱。

 这根突兀出现的铁柱,仿佛一个沉默的、悲怆的墓碑,矗立在咆哮的黄河之中。

 许多年后,关于“黄河铁柱”的传说,流传开来。

 有人说那是镇河神针,有人说那是怨魂所化。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上面曾用血书,写过四个无形的字:乱世女殇。

 音止杀未止,河断流难断。罗刹魂归去,空余铁柱寒。

 双姝决非了恩仇,唯在滔天浊浪中,刻下一道纤深,却刺目的血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