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四合院-95号院秘闻(第2页)


 简述说道:“不管如何,都是谢谢你们。”


 说着,简述也端起杯子,说道:“来,我们喝了一杯。”


 所有人都举起杯子,碰了一下,喝了一大口,就算开席。


 接着就是觥筹交错,小春妮偶尔的稚言稚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席上,也不知是谁先提起了95号院,大家的话题渐渐就偏了。


 贺远海说了昨天易中海来要肉的事,提到了住在95号院后院的聋老太太。


 贺家的老太太突然说道:“我见过她。”


 贺远海说道:“奶奶,我听说聋老太太是烈属,是真的吗?”


 胡同里有传言,说聋老太太是烈属,三个儿子牺牲在战场上。


 还有人说她给我军送过草鞋,给国家做过贡献,这才得了一个“五保户”的资格。


 要知道“五保户”是针对农村人的,还从没见过城里人能申请“五保户”的。


 类似情况的城市居民,最多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低保”。


 所以就显出聋老太太的特殊。不知道情的人,会忍不住猜测她是不是有什么后台。


 贺家的老太太摇了摇头,像是陷入了回忆。反正只是闲聊,大家也不着急,推杯换盏,任由老太太回忆过往。


 半晌,贺家的老太太才说道:“29年的时候,在老家渭南,她自称是从京里来的,随身的丫头病死了,想在我们那采购两个丫头。跟她一起来的还有两个男的,一口气从我们村买走了四五个姑娘 。”


 时间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贺家的老太太永远忘不了,聋老太太那张可怖的脸。


 简述问道:“渭南?太太的老家是陕西的?下午在您家里,我看到了琼锅糖和吊炉柿子,用的还是富平的尖柿。您老家是富平的?”


 1928年至1930年陕西省发生大饥荒?,连续三年干旱导致粮食近乎绝收,受灾人数约五百万,饿死人数达数百万。??


 1928年《大公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从3月到8月,关中地区竟然没有落过寸雨,人们被持续的高温和干燥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河渠干涸,河床裸露,不见一滴水,就连马车都能在河道里行走了。”


 近现代诗人李季在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庄稼就像炭火烤,遍地不见绿苗苗,二三月饿死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


 在1929年8月的《申报》上写到:“华洋义赈会调查西北4省后称,本年因灾死者600万人,病者1400万人,流亡转徙者400万人,超过按照平时疾病死亡率的25倍。”


 当时有一句话叫:“陕西大旱,六料未收。”


 陕西通常把每年的夏收称为“一料”,秋收称为“一料”,一年也就是“两料”。而“六料”就相当于是三年的时间里,庄稼地里没有收成,足以可见当时的旱灾有多严重。


 就在这一年,除了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绥远和湖北等各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当时的全国仅剩下浙江、云南和山东三省没有旱灾,其中陕西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