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因果规律(第3页)

 

**【历史的旁观者:迟来的眼泪与更深的寒意】**

 

在人类文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所顶尖大学的古代历史研究所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醉心于研究旧纪元末期,尤其是“大崩溃”时代的历史。他试图从浩繁破碎的资料中,拼凑出人类如何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图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解密等级极低的旧军事后勤档案的犄角旮旯里,发现了一份残缺的名单。那是“火种计划 - 星尘守望者”的初期志愿者报名表。名单很短,大部分信息已被涂黑或损坏。在其中一个还能辨认的名字旁,他看到了一个手写的备注,字迹潦草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 “陈默(编号x72)… 刚得知妻子怀孕… 仍坚持报名。他说:‘总得有人去。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能看星星的人。’ … 唉。”

 

老教授的手指抚过那个名字和那句备注。他调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火种计划”和“星尘计划”的资料,信息少得可怜,且大多语焉不详。计划似乎被列为最高机密后又被悄然终止。关于那些守望者的最终命运,没有任何记录。

 

他又查到了不久前“诺亚”方舟遇袭的公开简报(删减版),里面提到了“疑似旧纪元‘星尘计划’飞船残骸”。

 

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在这位老历史学家的脑海中逐渐成形:一群自愿者,怀着最崇高的牺牲精神飞向深空,守护着文明最后的火种。然后…被彻底遗忘。其中一位,甚至可能在生命的尽头,以一种决绝的方式,试图回到起点,却被当作入侵者摧毁…

 

老教授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繁华的都市夜景,璀璨的人造星河与天上真实的星光交相辉映。他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并非来自空调,而是源于历史深处那份被遗忘的、冰冷的牺牲和背叛。

 

一滴浑浊的眼泪,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他为那个叫陈默的年轻人流泪,为那句“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能看星星的人”流泪。他也为人类文明那惊人的遗忘能力和冷酷的效率流泪。这滴泪,是这个时代,唯一为陈默和“星尘号”流下的眼泪,也是唯一知晓部分真相的见证。但它落在地毯上,迅速被吸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正如陈默在宇宙中的存在一样。

 

他知道,他的发现微不足道,无法改变什么,甚至无法证明什么。这份沉重的秘密,连同他的悲伤,将和他一起,被埋葬在故纸堆里。人类的未来依然会沿着它高效、繁荣却也冷漠的轨迹前进。

 

而陈默那溶解在宇宙尘埃中的悲鸣,依然在无声地飘荡。它渗入飞船的电路,化作无法解析的杂音;它潜入人类的梦境,带来无名的忧伤;它混入宇宙的背景辐射,成为永恒之谜的一个微小音符。它无处不在,却又无人知晓,无人理解。

 

**最深的“刀”,莫过于此:牺牲者化为宇宙的尘埃,其悲鸣成为无人能懂的背景噪音;真相被埋藏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仅能换来知情者一滴注定干涸的眼泪;而遗忘的洪流,依旧裹挟着文明,奔腾向前,对脚下和星空中的累累“尸骸”与无声控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台破碎的“真空零点能反应堆”残片,或许仍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散发着微弱到近乎消失的能量涟漪,如同一个孤独宇宙坟冢上,最后一缕即将被永恒黑暗吞噬的、无人祭奠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