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朱标登门(第2页)


 别说副部级,夏沐连自己市的市长都没见过。


 她这辈子亲眼见过最大的官,就是自己大学的校长。


 她当时想到的最大好处,也不过是在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古代找一个还算厚实的靠山,以后不需要过得那么战战兢兢。


 然而,思考片刻后,她还是果断地摇了摇头。


 现在每天卖包子能挣2两左右,如果加上卖酒,收入只会更高。


 他在明朝这边最大的开销,就是每天购买食材。


 然而,就算是生意最好的周末,一天购买食材的花费也不会超过一两。


 这就意味着,她每天都能存下1两左右。


 考虑到她自己在明朝这边并没有其他额外的大额花销,也没法把这边的金银细软带回现代。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她的私人小金库只会越来越多。


 况且现在明朝才刚刚建立,连山东救灾的粮食都抽不出来,又能给自己什么好的赏赐?


 想到这里,她笑着摇摇头语气诚恳道:


 “刘公子之前也说了,朝廷的钱粮并不富裕。”


 “朝廷的钱粮要用在刀刃上,与其分给我这闲人,不如多救济几个灾民。”


 朱标一怔,随即眼中泛起更深的敬意。


 他见过太多趋炎附势之辈,为了几两银子便能卑躬屈膝,像夏沐这般面对赏赐毫不动心的,实属罕见。


 他拱手道:“夏店家高义,刘某佩服。”


 夏沐笑了笑,没接这话。


 金银珠宝虽好,却不如人情实在。


 户部侍郎的人情,可比那些沉甸甸的银子有用多了。


 日后真遇着难处,这人情就是救命的稻草。


 两人又客套两句,朱标突然唉声叹气起来。


 “说起来,夏店家或许不知,救灾之事虽定了章程,可最难的还在后面。”


 夏沐放下茶盏,示意他继续说。


 他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就算法子定了,运输粮食仍是难题。”


 “从应天府到山东,千里迢迢。”


 “拉车的骡马要吃草料,押粮的兵丁要吃饭,遇上雨天路滑,粮食还会发霉。”


 “算下来,运到灾民手里的粮食,怕是只剩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