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精美的斋菜(第2页)


 “笋衣是用流水浸泡了整夜,再用米汤焯过三遍,去尽涩味,只留脆嫩。”


 夏沐夹起一枚送入口中,牙齿刚触到羊肚菌的边缘,便觉菌肉厚实弹牙,里头的馅料带着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爆开。


 馅料除了切碎的冬笋衣外还有香菇碎,以及少许马蹄碎。


 既保留了菌菇的鲜香,又添了几分脆爽。


 笋衣在齿间咯吱作响,没有半分粗纤维的拉扯感,反而像嚼着浸润了高汤的玉片,鲜得人眉梢都微微挑起。


 她细细咂摸,这道菜的妙处在于火候的拿捏。


 羊肚菌既没煮得软烂失形,又恰到好处地吸足了馅料的滋味;


 笋衣经米汤焯制后,竟透出淡淡的米香,与菌菇的山野气相得益彰。


 刚咽下最后一口,餐车便推着新的食盒过来。


 这次是只竹制蒸笼,随着盖子被掀开。


 夏沐的眼睛微微瞪大。


 白玉般的汤包在青瓷碟里微微颤动,褶皱捏得如同绽放的菊花,皮子薄得能看见里头橙黄的汤汁在轻轻晃动。


 顶端的小口渗出些许汤汁,乍一看竟与寻常蟹黄汤包别无二致。


 “这是素蟹黄汤包。”


 小姐姐一边递过小巧的醋碟,一边介绍道:


 “里面的汤汁,是用十几种不同的菌菇熬制出来的。”


 “里面的蟹黄和蟹肉,则是胡萝卜和豆腐。”


 夏沐用筷子轻轻戳开汤包顶端,橙红的“蟹黄”馅微微隆起,带着细碎的姜末香。


 她先啜了口汤汁,滚烫的汁水滑入喉咙,竟真有几分蟹膏的绵密醇厚,尾调却泛着胡萝卜特有的清甜,口感非常特别。


 咬破薄如纸的皮,馅料在齿间碾开,豆腐的细腻与胡萝卜的颗粒感交织,竟真能以假乱真,让她恍惚间以为在吃秋日新出的大闸蟹。


 “用木薯粉代替猪皮冻,既保持了汤汁的稠度,又添了胶质的滑润。”


 “胡萝卜只取了颜色最深的胡萝卜心,才能蒸出这般鲜亮的橙红色。”


 “豆腐没有用内酯豆腐,而是用了纤维更粗的老豆腐为的就是吃起来口感更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