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烈士讣告

消息传出,举国再次震动!民众在感动与敬仰之余,对烈士家庭的捐赠热情非但没有减退,反而以更加理性、更加持久的方式,

涌向国家设立的专项拥军优属和儿童救助基金。沈天威、周海涛这两个名字,连同他们父母那感人至深的选择,被永远镌刻在了大夏民族精神的丰碑之上。

黑色的越野车行驶在返回燕京的高速公路上。

车窗外,辽省冬日苍茫的平原渐渐被抛在身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车厢内一片沉寂。没有了来时那种沉重的压抑,却弥漫着一种更深邃的、仿佛融入骨髓的疲惫和哀伤。

八个人都沉默着,或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或闭目养神。

李玉凰坐在陈胜旁边,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她刚刚翻拍的、沈秀兰家那间狭小、简陋却收拾得异常整洁的屋子照片,还有老人摩挲着国旗骨灰盒时那双含泪却异常清明的眼睛。她侧过头,看向陈胜。

陈胜闭着眼睛,头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即使在休息时,那冷峻的侧脸线条也绷得紧紧的。阳光透过车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李玉凰的目光落在他微微抿紧的嘴唇上,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在沈家、在周家,他铿锵有力地喊出“娘”、“爹”、“婶”时的余温,以及……那沉甸甸的香火之诺。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将手机屏幕按灭,也闭上了眼睛,将头靠在了冰凉的车窗上。

车内的沉默,如同一条无声流淌的河,承载着牺牲的沉重、亲情的羁绊、承诺的分量,以及那份被烈士父母点亮的、更加沉静而坚定的前行力量,驶向北方那座钢铁堡垒,驶向下一个未知的战场。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单调而持续,如同永不停止的战鼓。

大夏龙军总参谋部官方网站,一号公告台。

平日里,这里通常发布演习通知、军衔晋升公示或重要政策解读。此刻,公告台的主页面却是一片肃穆的深黑色。页面中央,没有任何图片,只有两行以最庄重的楷体、加粗、纯白色呈现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