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之大夏再起鬼书生
第305章 等着看吧(第2页)
“杜兰德先生,”她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思考片刻,圆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可颂的灵魂,我觉得更像一种平衡。就像我们晋地的‘刀削面’,讲究的是外滑内筋。可颂的表皮要酥脆得恰到好处,不能硬得硌牙,碎裂声要清脆利落;内里呢,要保留足够的湿度和韧性,在舌尖融化时,黄油和面粉的香气才能层层叠叠地释放出来。温度就是那把钥匙,冷了就僵硬,过热又容易焦苦,失了层次。”
说到家乡的面食,她的眼睛会亮起来,语速也快了几分:“中餐摆盘讲究‘色香味形器’。像我们‘赵府家宴’的招牌过油肉,肉片要薄而透亮,配菜青红椒丝和黑木耳要切得均匀,码放整齐,淋上红亮的酱汁,旁边再配一朵用心里美萝卜雕的小花,讲究的是饱满、热闹、有锅气!跟法餐那种留白的精致不太一样,我们更看重一种……嗯,实实在在的丰盛感!”
她的描述带着浓郁的烟火气和生动的画面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精准地抓住了精髓。马克西姆听得饶有兴致,那双深邃的蓝眼睛会微微眯起,流露出真实的欣赏。有时他会追问细节,比如“锅气”具体指什么,或者晋地陈醋在烹饪中的妙用。赵可儿便搜肠刮肚,把从父亲和厨房老师傅那里听来的、甚至自己观察到的点滴,都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在这种奇特的、跨越了巨大阶层鸿沟的“美食对话”中,赵可儿发现这位光芒万丈的杜兰德少爷,在谈及食物本身时,会暂时卸下那层矜贵疏离的外壳,显露出一种近乎纯粹的、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求知欲。他甚至会拿出手机,认真记下赵可儿提到的某个晋地特色食材或烹饪手法。
“你父亲的中餐馆,”有一次,他放下记录的手机,目光落在赵可儿胸前的名牌上,若有所思,“‘赵府家宴’……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有机会去青岚,一定要尝尝。”这句话他说得很随意,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赵可儿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去她家的小餐馆?这想法遥远得如同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