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副研究员(一)
2086年6月,蓝星,国际物理学界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
华清大学物理系大三学生言语涵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新星,连续闪耀在《自然·物理》、《物理评论快报》、《宇宙学前沿》等顶级期刊的首页。她的论文标题如同投向深水区的巨石,激起滔天巨浪:
《基于卡西米尔-庞加莱真空涨落模型的亚稳态虫洞构建可行性初探》
《高维时空流形拓扑缺陷与宏观空间折叠的能量阈值关联性研究》
《负能量密度奇异物质在维持洛伦兹型虫洞喉部的量子场论约束分析》
这些论文并非空中楼阁。它们建立在极其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以爱因斯坦场方程和量子场论为根基,大胆地引入并拓展了多重宇宙膜理论、量子泡沫涨落模型,构建了一套逻辑严密、数学表达极其优美、同时具有惊人颠覆性和潜在工程指向性的理论框架!
她不仅系统地探讨了空间折叠与虫洞旅行的物理基础,更惊人地提出了数种可能绕过传统“负能量密度无限大”这一死局的理论路径,甚至尝试量化了构建微型实验性虫洞所需的技术指标和能量阈值!
整个学术界为之哗然、沸腾,继而陷入激烈的争论漩涡。赞誉者称其为“开启星海纪元大门的理论钥匙”、“爱因斯坦与霍金之后最具想象力的时空架构师”。质疑者则猛烈抨击其理论过于超前、部分假设缺乏实验支撑、“如同在沙滩上建造摩天大楼”。
风暴的中心,火星轨道,“星尘联合研究院”(gsri)那如同巨大银色海胆的主体建筑内。
院长办公室。头发花白的祁同舟院士,几乎是将那几份刚刚从蓝星以最高优先级传输过来的论文打印稿“拍”在了宽大的办公桌上,震得旁边悬浮的虚拟咖啡杯都晃了晃。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论文首页那个名字——言语涵。
“查!动用最高权限!我要这个‘言语涵’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的公开和非公开学术轨迹!她的导师是谁?她的研究受谁资助?她背后站着哪个实验室?”祁老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手指用力戳着论文上几个精妙绝伦的数学推导:“看看这里!还有这里!这种对高维微分几何和量子场论边界条件的理解深度…这种将极端抽象理论向可量化工程参数转化的直觉…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大三学生独立完成的!除非…除非她是百年不遇的绝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