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主动受委屈。(第2页)

 

《赵氏孤儿》里的故事,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看懂。春秋时的晋国,屠岸贾恃宠,杀害赵盾及其全家三百余口。

 

赵盾何许人也?历史上有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赵盾弑其君,说的是赵盾的弟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没有追责,而是辅佐新君继续治理晋国。史臣大胆记录了赵盾弑其君。

 

赵盾觉得委屈,找史臣理论。史臣反问:“你逃出去了,却没有出国。你弟弟杀了晋灵公,你没有惩罚。你作为权臣,这两件事没有做,怎么不是你杀了晋灵公?”

 

赵盾只能让史臣继续这么记录。

 

杀害晋灵公这件事,赵盾无论是否授意,他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惜字如金、微言大义的时代,“赵盾弑其君”是相对比较准确的记录。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记录,赵盾是晋国良臣。即使“弑君”,依旧是良臣。这两者,孔子并不觉得矛盾。

 

看出问题了吗?臣和君的关系,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显然,在孔子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赵盾家族的力量到了什么程度?屠岸贾想方设法想要灭了赵家全族,为什么他连小孩子都不放过?我们可以看到,赵盾儿媳庄姬公主深宫产子。为救赵氏孤儿,程婴献子。十五年后,程婴与魏绛联手杀死屠岸贾,报了赵家仇恨。